
黃芩別名為山茶根、土金茶根,其藥用部位就是其根部,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多用于解熱、抗菌抗病毒、抗衰老、保肝護肝、利尿、降血糖等用途。
孫塬鎮黃芩種植采用企業+大戶+合作社的模式,即由政府牽線搭橋,企業與合作社和大戶合作,合作社與村民合作,每戶村民按意愿承擔一部分的黃芩種植,最后其所得收益為村民所有,另外政府為種植黃芩的農戶給予補貼。孫塬鎮在該模式引導下黃芩種植得到了蓬勃發展,連帶著促進了寶鑒村許多村民增收致富。


但是在對寶鑒村實地調研和與村民的交談中,我們也發現了限制進一步發展的局限性:(1)個體散戶僅有幾畝土地種植黃芩,無法擴大種植,投入產出比低,需要從周邊荒地開始進一步改善為耕地,擴大種植面積(2)黃芩的種植期通常為3年,且與氣候變化關系密切,所以資金回報周期長且產量浮動較大;(3)由于信息不對稱,散戶難以掌握準確的市場價格,藥販存在一定隱瞞欺騙行為,為故意對散戶壓低收購價格,農民們辛苦勞作但是收購價格偏低從而獲利會減少。我們小隊也將在后續調研中繼續探索相應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