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及媒體對傳統戲曲文化重視程度的提升,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到其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危機。在新流行趨勢及他國文化滲透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為原就發展受阻的傳統戲曲雪上加霜。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中指出:讓戲曲文化進校園。戲曲文化進校園為青少年創造平臺接觸了解傳統戲曲文化,有利于培養青少年對戲曲文化的興趣,傳承人才從小抓起,增強傳統文化氛圍,提升文化自信。
安財學子關注社會時事,抓住機遇,成立“徽風皖韻小分隊”,對黃梅戲進校園等相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于2022年8月5日前往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黃梅戲劇團進行為期一天的實地走訪調查。8月5日,團隊成員來到潛山市黃梅戲劇團,在劇團團長的帶領下有序開展調查研究。首先,團隊成員對戲劇團團長進行訪談,了解劇團目前的經營現狀、開展的大致活動情況。與此同時,針對黃梅戲進校園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了解與探討,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專業人士對于“黃梅戲進校園”這一議題的看法。其后,團隊成員隨團長參觀了解劇團的舞臺、后臺及直播間情況。通過對劇團團長的采訪,我們了解到,該黃梅戲劇團每年開展80個皖小“戲曲進校園”活動,10場進高校的徽風皖韻活動,通過曲藝表演及知識講座等形式宣傳推廣黃梅戲戲曲文化。
開展“黃梅戲進校園”活動,從藝術傳承的角度來說,青少年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了解當地的傳統戲曲藝術,培養興趣,接受藝術熏陶,挖掘傳承潛力股;從文化宣傳教育的角度來說,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到黃梅戲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樹立傳統文化保護意識,加強綜合素質教育,感受特殊的戲曲文化氛圍與文化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劇團團長認為,黃梅戲進校園不僅需要藝術劇院的宣傳推廣,也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配合。大多數學校對于戲曲文化宣傳活動的主動性及配合性較低,只重視學術知識教育而未重視美育教育。除此之外,在黃梅戲進校園的宣傳中,青少年學生大多處于被動了解狀態,對戲曲藝術了解只停留于宏觀認知層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加強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在傳承戲曲文化藝術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理念,努力尋求傳統藝術與創新形式的有機結合。黃梅展風韻,戲曲進校園,
在談及對黃梅戲未來的展望,劇團團長說道:“希望黃梅戲的受眾越來越廣,不久的將來人們閑暇無事的時候就來劇院看看戲曲,我作為戲曲人,希望黃梅戲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