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假,北京科技大學SPQ格物致理科普實踐團在山西臨汾開展科普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和人的全面發展,積極利用所學知識充分推動科技與人的融合,從生活走向物理,將物理知識簡單化、生活化、實用化,為鄉村振興和科普教育貢獻青春力量,彰顯北科學子擔當。

為深入了解群眾對科普的需求情況,團隊成員在線上發布科普需求情況調查問卷,成員們通過“您通過哪些渠道了解科學知識和科普教育”“您印象最深刻的科普教育活動”等16個簡單的小問題來了解當前科普教育現狀和公民對于科普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團隊成員聯系到中國科學院周忠和院士采訪,通過了解“您認為科普要如何在理念、機制、手段上創新,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科技呢?”等問題,團隊及時調整科普方式,順應時代發展要求。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書面采訪 張晨萌 供圖)
在了解了大眾需求的同時,團隊也走進課堂,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智慧的種子。
團隊成員于8月13日來到山西臨汾根號七培訓學校開展線下科普活動,接下來的幾天,團隊成員圍繞繽紛的物理世界,開展潛“力”、“熱”愛、尋“光”、識“磁”四個主題的活動,為孩子們展示實驗儀器,并讓他們親自動手嘗試,同時開展天文知識之旅,介紹行星特點與宇宙起源,探索宇宙魅力,最后以科技小制作收尾,讓孩子們在探索和創造中收獲樂趣,為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圖為實踐團成員和孩子們一起制作太空模型 王瑩 供圖)
為了讓更多孩子可以接觸到科普,團隊也開展了“云科普”活動,將美育和科普相結合,多元維度助力科普教育落地生根。
8月7日,團隊成員開展線上科普活動,隨后幾天先后舉行了繪制科學幻想畫、以科技賦能物理農業、探索非遺背后的物理、追尋音樂中的物理等講座,讓孩子們可以描繪自己心中的科學,在用繪畫、非遺、音樂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陶冶情操的同時,讓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相碰撞,科普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授課 朱越 供圖)
但由于鄉村受到地域和教育資源的限制,鄉村的孩子們對外界了解頗少,團隊開展“云”游科技館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大城市的風采。
8月12日,團隊成員來到了北京科學中心,以現場體驗與線上直播的方式感受科學魅力。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來到了“具象數學實驗室”,在講解數學文化史以及科學家的故事中,孩子們多方位的了解了科學家的生活,又通過展廳內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對數學之美有了更深的感悟。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北京科學中心合影 金梓馨 供圖)
幾天的實踐之旅雖告一段落,但格物致理小隊的科普之行還未達到終點。科普,格物致理一直在路上。接下來,實踐團的成員將秉持著“求實鼎新”的校訓,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科普之路和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