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一號文件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了解如何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及美麗鄉村發展現狀,河北大學護理學院“鄉村振興觀察小隊”于2022年7月初對河北省邯鄲市武邑縣鄉村進行實踐,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對當地村民進行調查和訪談,深入了解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團隊實踐活動開展之初,小隊成員實地考察了武邑縣的部分村莊,了解了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的情況。隨后,小隊成員又對尹莊村以及附近已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鄉村群眾進行了一次關于美麗鄉村建設近幾年來生活幸福感變化的訪談。訪談過程中,我們盡量選擇年齡較大的訪談對象,詢問村民對于美麗鄉村建設前后生活改變的感受,我們從中了解到鄉村建設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利,同時滿足了村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生活建設方面,武邑縣進行基礎先行,全面提升硬件條件,對鄉村道路進行修建,使出行更加便利;整體提升,不斷優化農村環境,武邑縣大力開展“清凈整潔”專項治理,清除臟亂差,把清凈整潔彰顯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目前鄉村建設發展迅速,不斷朝向美好小康發展,村鎮中還是以老年人生活居多,所以我們確定了以分析調查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為主題的問卷調查活動,這對反應美麗鄉村發展建設是否取得成就具有重要參考意義。通過線下走訪調查,團隊分為兩個小分隊,分別前往兩個村鎮地點,隨機調查,組織完成問卷收集活動,實踐完成后,結合調查數據,分析得出村中老年人普遍認為生活幸福感提升,生活更加便捷,側面反映了前后生活品質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
在最后的實踐中,我們整理了實踐過程中收集的資料,向當地村民進行了一次線上宣講,為村民介紹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及其重要性,鄉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最后,我們宣講了鄉村建設接力的重大意義,鼓勵村民積極投身美麗鄉村建設。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深⼊了解農村,接觸了我國社會中人數最多的階層,對我們的精神進行洗禮,同時也感到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農民的生產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前幾年我們曾見證這個河北省里最貧困的縣中的貧困村村民生活依然比較艱苦的時光,生活環境很差,且群眾思想認知比較狹隘。那時在當地聽到農民經常提到“三不通”,即“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就是說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道路、水、電都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可見農民的生活之苦,也可以看到要解決“三農”問題,真正的富民增收,提高農民的生活⽔平,任重而道遠。然而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再次踏進這個貧困村,尹莊村也已于近年前“摘帽”,我們再次了解了村民的情況,村民的生活質量大幅提高。我們也在此次活動中為農民朋友作出了⼀些貢獻,積極反應仍存在的問題,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現在還是工作了,要持續關注鄉村建設問題,盡自己所能,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作為一名青年,要深⼊調查研究,全面的了解我國的現狀,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為家鄉、為人民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個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