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了解養老護理員現狀,提升養老護理員的社會認同感,河北大學護理學院養老護理員調查小分隊于2022年6月20日至30日分別前往保定市壽康園、基泰養老院和德月老年公寓對其養老護理員進行訪問并發放調查問卷。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們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劇增,但養老機構中養老護理員的人力資源供給嚴重不足,供需關系日益緊張。政府十分重視并推出許多政策支持,強調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增加養老護理員數量。
團隊針對老齡化導致的養老困難,養老護理員缺失等問題,設計切合實際的調查問卷,并前往養老院調查了解河北省養老護理員現狀。
在開展實踐活動之前,團隊成員進行了詳細的日常工作準備和理論準備,制定調研的主要方法和步驟,規劃實際行動路線和調研活動時間,根據不同調查地點分為三組,結合個人所長合理分工,確保高質量完成調研工作。
2022年6月20日至30日,成員們分別前往三個調查地點并與相關負責人溝通說明來意,同時采取匿名調查的形式,發放調查問卷,了解養老護理員人數以及養老護理員對薪資滿意程度、對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的看法以及了解其專業技術和是否準備長期工作等情況。
據調查可知,養老護理員作為新興職業,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呈現需求大于供給的總趨勢。目前,國家和河北省大力支持養老服務行業發展,但養老護理員職業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

結合線下實際調研結果及現有的文獻材料,團隊成員意識到養老護理員先存在的問題亟需改善。養老護理員從事著高強度的工作,相對應的薪資水平卻有待提高。部分養老護理員反映,這份工作有時并不受到受照顧老人子女的認可,在得到老人子女這樣的反饋后,她們常常熱情受挫,甚至懷疑自己的工作價值。
對于養老護理員而言,在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們從事工作的積極性,這些情況的存在,影響了養老服務質量。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保定市養老護理從業人員還普遍存在存在工作強度大、待遇不高、職業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出現可能有以下原因:養老護理員供小于求的現狀,養老護理員“用工荒”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大多數人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專業的高級養老護理員,常常將養老護理員認同為家政人員或者保姆,不能平等的對待從業人員;養老護理員對所從職業歸屬感不強。工作高期待與現實情況的差距大,促使自愿參加養老護理工作的人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無法產生職業職業認同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丟失。
這就需要成員們以及社會反思,這樣的現狀應該如何改善。經過團隊成員激烈的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在征求相關養老院與機構的同意的基礎上,將調研結果中的可公示資料通過文章、報紙、互聯網等多元化手段進行發布。讓公眾、社會及政府更多關注養老護理人員的現實困難,關注老人身心健康,讓“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手共同作用,擴展解決問題的渠道,提供真實可靠的解決辦法。
相關機構還應重點關注養老護理員專業技能培訓、薪資待遇的問題,政府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方式,制定并完善相關政策,激發養老護理員接受教育培訓積極性,使該行業能吸引更多年輕血液。
同時,結合養老護理產業面臨的人才資源缺乏、薪資水平低等現實問題,用多元創新的手段與扎實的理論支撐,優化養老護理員管理體系,加強養老護理員的宣傳度,使更多人關注到養老護理員這一職業,促進養老護理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調查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幫助養老護理員打掃衛生、規整桌椅用品等等,還和老人們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得到了成長與進步,也利用此次的調研經驗豐富自身。團隊成員們也希望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為養老護理員產業體系的發展進步盡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