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師暑期實踐:走進幼兒園,探訪鄉村教育
為助力鄉村振興,共繪振興畫卷,走進幼兒園,探訪鄉村基礎教育。在暑期,洛師“走近幼兒園·助力鄉村教育”社會實踐隊分兩組在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衛東幼兒園和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華夏寶寶幼兒園進行了相關的社會實踐。
走進兩所鄉村幼兒園,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園的各方面如師資力量、具體設施與城市幼兒園仍有較大的差距,幼兒園中部分教師沒有經過專業幼教培訓,校舍環境與教學硬件方面都有待提高。
圖為幼兒園戶外環境
圖為幼兒園室內設施
走訪兩所鄉村幼兒園后,我們總結了鄉村幼兒園與城市幼兒園的不足,并反饋給幼兒園一些可改寫的措施,如幼兒園室外環創設計比較單一,可以合理利用室外環境的面積,結合鄉村幼兒園特色,設計成不同主題類型的區域,如種植園、沙池;教師綜合素質及保教水平有待提高,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教師多數是臨牌人員,專業教職人員較少;幼兒園管理者要主動爭取和創造幼兒園發展的物質環境,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聯系爭取資金,積極挖掘身邊可利用的社會力量尋找社會贊助等。
我國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有明確有,“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根據我們這一次的實踐活動發現,鄉村幼兒園在發展上成績與問題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教學內容方面,我們所走訪的幼兒園共同存在課程內容單一、課程安排不盡合理,比起條件更為優越的城市幼兒園,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不利于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以及更注重管理而并不是全面發展。這也與農村幼兒園不具備一系列活動設施,在師資條件上由于教師工資投入少,教師待遇低,因此教師流動性大,留不住相對高水平的教師,進而導致專業素養不足,鄉村幼兒園整體發展與期望理想有差距。
但在我們這次實踐中能感覺到鄉村整體育兒理念的進步,比如在家園關系方面,家長不再是從前“甩手掌柜”的情況,積極進行家園親子互動,不僅僅是讓孩子學好課本知識,更重要的養成禮節、習慣上的教育成果。在未來鄉村幼兒園發展方向上,我們希望未來參與到建設中可以加強農村社會文化資源的利用,將農村常見的土地、農作物、廢舊物品能投入課堂,突出地域特色,尋找與城市幼兒園不同的方向,腳踏實地將鄉村幼兒園的弱點變成特色點,共同關注鄉村幼兒園的美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