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青年勇擔當 抗擊疫情我當先》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處是兩鄉。團結友愛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在抗擊疫情當中,這份精神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為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彰顯時代青年的精神面貌,提高當代大學生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自6月初起,河南科技學院號召廣大學子積極參加暑期大學生“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我院——教育科學學院積極響應號召,一眾學子滿懷熱情,踴躍報名參加“三下鄉”活動。6月15日,我報名參加了青年“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加入了汝陽縣青年抗疫志愿服務團隊,之后便開始接受培訓,并與其他志愿者合作,為百姓們普及防疫知識。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責任,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擔當。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為祖國和人民服務。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青年寄予的厚望。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的一代……”當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強調,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所以我們當代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讓自己的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開出絢麗之花。

(圖為志愿者為百姓講解疫情防控的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段亞麗 供圖)
志愿活動期間,我們以線下推廣的方式開展防疫知識宣傳,讓社區居民掌握新冠疾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癥狀、預防措施以及如何遠離和排解“疫情焦慮癥”等相關知識,同時提醒廣大居民要做好傳染病的預防,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注意近期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加強鍛煉、講究衛生、遠離疾病。
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時,就醫時,擁擠時,乘電梯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進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時,要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無紙巾時用手肘代替,注意紙巾不要亂丟。少聚集,外出活動1米線。響應國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政策,積極配合疫苗接種,保護個人健康。

(圖為志愿者在街道發放防疫知識宣傳單。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段亞麗 供圖)
在為社區居民的講解中我感受到了,我自身的價值,原來我也可以為人民做貢獻。社區的百姓們都十分耐心的聽我們講解,還對我們表示感謝。這使我內心深受震撼,原來為人民和祖國服務不分事件大小,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為人民和祖國服務,此時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奉獻的意義。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我們是志愿者,同時也是受益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我們不僅實現了自我的社會價值,也掌握了更多的實踐經驗與知識技能,對以后的生活也有了更深入的規劃。作為青年,我們要奉獻社會,有一份熱,發一份光。
作為一名志愿者就要能夠吃苦,能夠在默默無聞中一直保持自己的一份初心,不為利益而動,只為能夠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當我們在幫助他們的時候也會無意間傳遞給他們足夠的知識和能量讓他們也會從中感到溫暖。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我們能體會到作為志愿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的參控,雖不能做到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崇高境界之事,但也確實的感受到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味深長。
當我們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幸福,因為我們體現了自己存在的意義,體現了自己生命的分量!志愿者不是單純的奉獻,在活動中我們也可以收獲很多。懂得思考人生的態度,懂得看待人生的機會。歷煉了自己,磨練了意志。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我們將更有勇氣,更有智慧地去看待矛盾與挫折,去發揮自身優勢,面對社會,面對世界。心平氣和地做出一些選擇,確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目標,服務社會,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有著水一般玲瓏剔透又充滿靈性的靈魂,就讓周圍的一切都會因你的光彩而變得美麗。如果你有一顆猶似水晶的心靈,常常在笑著,你的氣質會不經意間感染身旁的人。小小的動作都會有巨大感染。若每個人都成為一分螢火,最終會匯聚成一片星河。災難無情,人間有情。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每個人遞出一只手,扶一把,拉一把。路很難,我們一起往前走,等到最后一縷硝煙散去,我們再一次相聚。到那時,大家都脫去口罩在陽光下微笑!
抗擊疫情,眾志成城,青年共成長!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疫情一定會散去,迎來曙光!
(通訊員: 段亞麗 孫蘭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