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引詩賦,桃花源里藏人家。”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考察黃山市黟縣西遞古村落旅游資源助推鄉村振興情況,了解西遞村發展現狀,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徽風皖韻”實踐團于2022年7月20日走進黃山市黟縣西遞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團于西遞村合影)
上午八點,實踐團乘車前往西遞古村,西遞古村四面青山環抱,兩條清泉穿村而過,山抱水,水枕山,鱗次櫛比的白墻黛瓦掩映在山山水水里,像黛色的寶石鑲嵌在碧綠的翡翠上。
到達村子后,實踐團徒步去往西遞鎮西遞村總支部委員會。在前往西遞村支部委員會的路上,實踐團以采訪和發放問卷的形式對往來游客和當地村民進行調研考察,以方便更清晰、更深刻了解當地經濟發展與現狀。在與游客的交談中,實踐團了解到該村是一步步發展的,過去只是單調的古村落,但近年伴隨旅游業的發展,西遞村開展文旅結合,將徽式建筑與現代文化融合,推陳出新,不斷發展。同時,實踐團采訪當地村民時,從他們樸實的笑容、熱情的問候、爽朗的笑聲中深深感受到了當地濃濃的鄉土人情。
(圖為實踐團采訪當地村民)
沿著含有“渠水悠悠順著白墻黛瓦流”的石板路走,實踐團看到村中另一個古宅——“大夫第”。據周邊導游介紹,此古宅為臨街亭閣式建筑,原用于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且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同時“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
穿過古村星羅棋布的店鋪和人家,途經馬路,到達西遞鎮西遞村總支部委員會,在和西遞村總支部委員會主任、副書記胡傲立工作對接后,實踐團對他進行了詳細的訪問。據胡傲立介紹,西遞古鎮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古村落,西遞古村落的整體布局、環境建筑風格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古樸風貌。而石牌坊,它是西遞村的標志,與“胡”姓先人胡文光刺史有關,這樣的規格體現了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胡傲立強調,村子堅持黨建引領,同時文旅結合,打造“品牌西遞”,依托文敘堂紅色資源、臘八豆腐非遺技術等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
通過此次活動,實踐團深刻體會西遞古村發展的深厚魅力,今后將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助力鄉村發展,奉獻社會。
(圖為實踐團與胡傲立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