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要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針對病毒變異的新特點,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本領,完善各種應急預案,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近期,多地出現疫情,這給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
“農旅融合,文化賦能”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志愿服務家鄉疫情防控工作,奮楫篤行,展現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在志愿服務中踐行“厚生”院訓的精神內核。
圖為團隊成員與家鄉志愿者合影
據悉,該成員的家鄉在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在進行全員核酸檢測時,志愿者們早上五點鐘就得起床,五點半在街道集合,領取相關物資后到達各自服務地點。志愿者們主要負責協助所在社區的核酸檢測工作以及防疫政策的宣講,具體就是組織參與核酸檢測的居民按照防疫政策的要求排好隊伍并維持現場秩序,同時幫助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的登記工作以及普及防疫政策。
圖為團成員幫助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登記
有部分居民對智能手機得使用還不太熟練,這導致他們無法自行進行登記并打開核酸檢測碼,在登記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我們志愿者就主動上前告知登記流程以及注意事項,幫助這些人群就行登記,并同時將核酸檢測碼儲存在他們的手機中,下次檢測時直接出示即可。有些居民以為疫情已經結束了,認為沒必要進行檢測等等,不配合核酸檢測的工作,認為現在進行核酸檢測就是多此一舉,很不情愿地排隊。經過連續長時間的解說,我們的聲音已變嘶啞,但志愿者都是一句句、一聲聲解說、登記和宣傳。一步一步,一句一句,志愿者們都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態度對待,這也鍛煉著他們的耐心和毅力。
當然,溫馨的場面也必不可少,有居民會對志愿者說一聲:“學生,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有小朋友也會說:“哥哥姐姐,你們真棒,謝謝你們”。這樣一句簡單的感謝,讓志愿者收獲滿滿的感動,早起的疲憊與淋漓的汗水都有了回報。
通過在家鄉的志愿服務活動,團隊成員不僅鍛煉了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培養了耐心,更是體會到了這樣的工作的平凡和偉大。對社會來講,這是一種責任與擔當,體現當代青年學子的奉獻精神;對個人而言,既是一種自己能力的鍛煉,又是能力的提升,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也是對“厚生”精神的秉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