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感受指尖技藝的魅力,探尋中華民族優秀非遺文化,讓更多的人喜愛和了解蛋雕技藝。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啟為創新團隊于8月12日來到馬家軒爺爺的工作室開展“歲月失語,非遺能言”系列活動。在馬家軒爺爺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各種精美的蛋雕藝術品,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韻味,激發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馬家軒爺爺今年已經九十多歲了,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對非遺文化依然保持著熱愛。馬家軒爺爺的蛋雕工藝品琳瑯滿目,巧奪天工。蛋殼雕刻圖案各異,表達含義不同,是自然風景的描摹,是情感生活的表達,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爺爺向我們展示了各類蛋雕工藝品,引得我們贊不絕口。
蛋殼雖小,韻味無窮。馬家軒爺爺的蛋雕工藝品風格各異,含義不同。有的將蛋殼鏤空制作成DNA雙螺旋結構,有的將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融入蛋雕工藝品,還有的將兩個蛋殼疊放在一起制作成一個胖娃娃。每一個蛋雕工藝品都能體現出馬家軒爺爺蛋雕技藝的高超和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馬家軒爺爺談到自己小時候接觸到蛋雕也只是看到別人在鴨蛋上面畫畫,并對此非常感興趣。回到家里以后,也開始拿著雞蛋有模有樣的學起來,但是這并不能滿足馬家軒爺爺對蛋雕的追求和熱愛,于是開始嘗試將蛋殼進行鏤空設計。當然,在這步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將蛋殼里面的蛋清抽出來。進過反復摸索和嘗試,最終,馬家軒爺爺意識到拿一個特制的氣球將蛋清吸出來是最佳的選擇。一直到現在,馬家軒爺爺在進行蛋雕工藝品制作的時候,依然是拿著一個特殊的氣球,將蛋清吸出然后再進行雕刻。這一步也是我認為最難的一步,因為蛋殼非常的薄,稍不注意就會把蛋殼打碎。所以,馬家軒爺爺也為我們特意強調了這一點。
我們對蛋雕的制作非常感興趣,于是在馬家軒爺爺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們也開始進行簡單的蛋雕制作。由于吸取蛋清的過程較為復雜又比較困難,所以馬家軒爺爺為我們準備了一個已經吸取過蛋清的蛋殼讓我們進行嘗試。蛋殼拿在手上非常的輕巧,不敢放松也不敢用力,在保持一個合適力度的前提下,在蛋殼上進行繪畫和雕刻非常考驗我們的耐心和技術。
方寸之間,展現文化魅力。馬家軒爺爺不僅擅長蛋雕制作,對泥塑技藝也是掌握的爐火純青。馬家軒爺爺的泥塑工藝品多是用石膏進行創作的,每一個作品上面都是我們國家的戲曲文化——京劇臉譜,每一個表情都惟妙惟肖。馬家軒爺爺在進行泥塑作品創作的時候,不忘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以融入和創新,這是高超技藝水平的體現,更是文化自信的詮釋。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青年人去學習和傳承。
馬家軒爺爺年事已高,但是他所掌握的技藝卻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境。馬家軒爺爺感到非常的痛心,當然也對我們此次的采訪表示熱烈的歡迎,爺爺也很希望我們能夠去幫他進行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去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在采訪結束之后,我們邀請馬家軒爺爺與我們進行合影留念。
我們在領略了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之后,任然意猶未盡。馬家軒爺爺也十分慷慨的贈送給我們一個泥塑作品,我們在感謝之余,更多的表示了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馬家軒爺爺的非遺技藝推廣和宣傳,讓更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通訊員 雷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