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學院“非遺尋蹤”實踐團:以青春筆觸續寫文化傳承篇章
(通訊員:唐黎,馬藝萌,王杰,顧思)這個暑期,泰州學院“非遺尋蹤”實踐團深入泰州各區縣,開啟了一場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奇妙之旅。團隊由人文學院、美術學院的20余名學生組成,旨在挖掘、記錄和傳播泰州本土非遺文化,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實踐團首站來到溱潼古鎮,拜訪省級非遺項目溱潼磚瓦制作技藝傳承人。在古色古香的磚瓦窯廠,傳承人詳細講解了從選土、制坯到燒制的完整流程。隊員們穿上工作服,親身體驗揉泥、塑形等工序。面對重達數十斤的泥坯,不少隊員起初手忙腳亂,但在老師傅耐心指導下,逐漸掌握技巧。“原以為磚瓦制作很簡單,沒想到每一步都暗藏玄機,凝聚著匠人們的心血。”隊員小林感嘆道。
在姜堰面塑工作室,團隊不僅學習面塑技藝,還嘗試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創作。他們以泰州地標建筑為靈感,設計出一系列小巧精致的面塑作品。為讓更多人了解面塑,隊員們開啟直播,展示面塑制作過程,與網友實時互動。直播吸引了超5萬人次觀看,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被傳統技藝的魅力所折服。
實踐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在記錄興化糖畫技藝時,由于糖畫制作對溫度和手法要求極高,拍攝畫面難以完美呈現細節。團隊反復調整拍攝角度和設備參數,連續三天蹲守拍攝,最終成功捕捉到糖畫藝人行云流水般的創作過程。
此外,團隊還將收集到的非遺資料進行系統整理,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并舉辦非遺文化展覽。展覽現場,精美的展品和生動的講解吸引了眾多市民,一位帶著孩子參觀的家長說:“這樣的展覽太有意義了,讓孩子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次非遺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他們用青春的熱情和專業的素養,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保護非遺的重要意義。未來,泰州學院“非遺尋蹤”實踐團將繼續前行,讓更多非遺文化被看見、被傳承泰州學院
作者:唐黎,馬藝萌,王杰,顧思 來源:泰州學院“非遺尋蹤”實踐團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