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爨體書法脈絡,思文化內涵
爨體書法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曲靖市民及書法家的推崇,并在2022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深入了解爨體書法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我們組織了專業團隊,前往曲靖市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相關文化遺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查閱大量歷史文獻、碑刻拓片,并與當地文化學者、書法家進行深入交流,我們發現,爨體書法因《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的碑文體而得名,其歷史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爨體字用筆方峻,起收果斷,似昆刀切玉,筆力雄勁,結體茂密,繼承漢碑法度,有隸書遺意,運筆方中帶圓,筆畫沉毅雄拔,富有趣味,意態奇逸。作為中國漢字從隸書到楷書的過渡字體,它不僅有著極高的史學價值,更因其悠久歷史,堪稱中國文字演變的“活化石”。
(爨寶子碑)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還發現,爨體書法在增強民族共同體意識上有著重要作用。它不僅作為一張名片向世界宣揚曲靖這座美麗的云南小城,也彰顯著中華文化悠久厚重的歷史,為我們探索中華文化提供了又一角度。通過探索爨體書法的脈絡,厚植優秀的文化基因,為中華文化注入“活水”,不僅使文化“活”起來,更使文化“火”起來,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爨體書法不宜淪為荒漠,須攜手共筑綠洲
爨體書法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其雄勁風骨帶來了魏晉時期文人的豪邁氣象。為了解爨體書法在當代的傳承現狀,我們設計了詳細的調研問卷,并在曲靖市多個社區、學校、文化場所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0份。同時,我們還與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背景的市民討論爨體書法其文化價值和對其應該采取的措施去發展和繼承這一文化瑰寶。調研結果顯示,爨體書法在曲靖的普及程度相對較低,少部分人通過參觀博物館及學校傳授了解到這一文化。在討論過程中,市民小何說到:“因為學校中有爨寶子碑,老師也進行過爨文化的相關教育,所以對爨體書法較為了解。”但她也指出,曲靖市民對爨體書法的了解程度整體偏低,政府及文化旅游部門的普及力度相對不足,希望在未來可以在互聯網或相關app上具體深入的了解這一文化內涵。
(爨碑亭) 在與學校及相關部門的訪談中,我們進一步了解到,爨體書法在文化傳承、區域認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面臨傳播渠道單一,專業人才斷層、市場開發不足等問題。要促進爨體書法的傳播與傳承,需緊密結合“數字化賦能+教育融合+文旅聯動”的策略。在數字化賦能方面,政府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及新型傳播媒介,如開發專門的APP、小程序或利用社交媒體平臺,以圖文、視頻、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向市民及全球網友普及爨體書法的相關知識,打破地域限制,拓寬傳播渠道。在教育融合上,學校應將爨體書法納入課程體系,通過現場教學、博物館參觀、工作坊體驗等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爨體書法的了解與興趣,培養新一代的文化傳承者。同時,鼓勵家庭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形成全民學習的良好氛圍。在文旅聯動方面,可以策劃以爨體書法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活動,如書法展覽、文化節慶、研學旅行等,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體驗,將爨體書法與曲靖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相結合,打造獨特的文化旅游品牌,進一步推動爨文化的傳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通過這些綜合措施的實施,爨體書法將不再局限于一隅,而是能夠跨越地域界限,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傳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