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智農潤鄉,茶香茗揚”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宜賓市筠連縣巡司鎮銀星村開展“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智慧引擎茶業發展”主題實踐活動。
7月14日上午,實踐團成員在巡司鎮銀星村副書記賈世前的組織下,參與了銀星村當前工作推進會議暨技術交流分享會。實踐團成員了解到銀星村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員配備以及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存在一定需求和短板。如缺乏機械化采摘設備,專職管理人員相對缺乏,部分智能化設備使用率較低等問題。實踐團就如何通過技術賦能、管理優化等措施助力銀星村高質量發展,與村委干部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共同探索契合筠連縣實際的智慧農業發展策略,希望能為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團隊成員向銀星村組長周光齊、劉端發等介紹了智能環境監測灌溉噴水槍和團隊自主研發的茶葉生物堿提取設備的工作原理以及應用優勢,并在現場展示了操作流程。隨后在銀星村副書記賈世前和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陳志遠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前往茶園利用灌溉設備開展實操。實踐團技術人員進行設備調試確保系統運轉正常后通過藍牙與移動端APP連接,進行遠程觀測和控制。同時記錄人員對機器運轉情況、灌溉用水量等進行記錄。
“智農潤鄉,茶香茗揚”團隊成員展示自主研發的設備 通訊員 付晶晶攝

“智農潤鄉,茶香茗揚”團隊成員進行設備實操 通訊員 付佩璇攝
7月14日下午,實踐團調研小組前往銀星村茶田進行走訪入戶調研。通過與受訪茶農的深入交談,我們了解到銀星村茶農面臨著諸多挑戰。銀星村茶園面積廣闊,農戶平均種植一至二畝茶,種植種類以大白茶為主。這種茶類雖然收益相對穩定,但由于市場價格長期低迷,普通茶農每畝茶園年收益僅約8000元左右,收益十分有限。另外,茶園管理和采摘等勞動密集型工作缺乏管理人員,逐漸依賴于老齡農民承擔,嚴重制約了茶園的生產效率。且當地茶農大多仍沿襲傳統人工種植方式,缺乏先進的種植技術支持。通過此次實地調研,隊員們對鄉村振興的艱苦任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決心以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智農潤鄉,茶香茗揚”團隊成員走訪入戶調研 通訊員 付佩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