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徐菡澤)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近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2024年暑假“百煉成鋼守初心,千裁成錦促振興”實踐團來到張家港,開展為期十四天的鄉村振興課題調研,深化青少年學生對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認識,體會創新奮斗精神以及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提升地方認同感。同時,期望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助推鄉村振興。
圖為實踐團在參觀展館。通訊員徐菡供圖
7月7日,實踐團來到了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永聯村,在地方產業負責人錢主任的帶領下參觀了永鋼產業的宣傳展館。展館解說員向實踐團同學細致地講解了永聯村的發展歷史,其是如何追隨著黨的政策步伐,從張家港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經濟最落后的村,通過改革開放,在村黨委書記吳棟材的帶領下,依靠黨的農村政策和“敢破敢立、自強不息、團結奉獻、實干爭先”的永聯精神,抓住時代的發展機遇,一步步走向今天,形成永聯村產業當下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通過融合鋼鐵、重工、物流、金融、建設、旅游等六個產業板塊,大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圖為實踐團在參觀展館。 通訊員徐菡澤 供圖 圖為實踐團在參觀永聯展示館。 通訊員徐菡澤 供圖
隨后,實踐團成員還探訪了永聯展示館,走進虛擬世界,通過精美的3D動畫效果,暢游于集美景、工藝、文化、旅游于一體的永聯小鎮,感受水韻江蘇的動人風采: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沙洲釀酒,永聯垂釣,無一不令人心曠神怡。此外,實踐團成員還觀看了視頻短片,了解了永聯村的傳奇村官——吳棟材,通過半記錄半敘述的形式,跟著他一起使永聯村通過改革開放從一個貧困小村變成了如今聞名全國的富裕村。
短片內容令人震撼與驚嘆,其描述了永聯村經歷以工興村、軋鋼富村、并隊擴村、煉鋼強村等階段,發展成為蘇南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行政村之一。吳棟材書記回憶道:初到永聯村時,通過挖塘養魚,村子賺到了“第一桶金”,他很快意識到“無工不富”,在村子里集中力量辦了軋鋼廠;后來,永鋼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企帶村,使得永聯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集體經濟實力增強;同時,他采取村企相聯的方式,開啟蘇南模式新境界,堅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在永聯村發展特色旅游業,大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最終使永聯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業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勇往直前!
圖為實踐團在參觀金手指廣場。通訊員徐菡澤 供圖
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接觸、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此次社會實踐更是讓實踐團成員意識到鄉村振興在于緊跟黨的步伐,將每一件計劃落在實處,在于敢做敢想,抓住時代的機遇,在于所有人團結起來,集中力量做事。鄉村振興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個能讓歷史轉變的政策,是一個轉折點,是開啟新時代新篇章的一把鑰匙。它如甘霖灌溉了土壤,如明燈指引了方向。它是燈火,是希望,是農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走向共同富裕,是每一個落入窮苦的人民的新生,是每一個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奔向廣闊天地。
鄉村振興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事情,對于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鄉村振興是一個農村的希望,特色產業是指路的明燈。跟黨走,遵循黨的章程,抓住時代機遇,鄉村振興的道路才能不斷地取得勝利。永聯村是億萬農村的縮影,亦發展成了每一個農村想要發展成為的樣子。在未來,相信中國還會出現許多個“永聯村”,鄉村振興的道路會走得更加廣闊,青年人的花火亦會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