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中共廣東省委的號召,推動百千萬工程發展,廣東海洋大學學子借此機會深入菉塘文化進行推廣,凝心聚力學黨史 砥礪前行強黨性,并組建“紅色劇本”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在老師的指導下,于2024年7月10日正式前往菉塘村了解當地的革命文化。
推動菉塘文化的傳承發展,加深人們對菉塘文化的認知,是我們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此行的目的。
林氏宗祠
菉塘林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新園街道辦菉塘村委會菉塘下村。走進林氏宗祠(又名“世基小學校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教堂以及兩大館,還有四小館分布在教堂的四個角落處。林氏宗祠的創立是為了紀念菉塘交通站和革命先烈的重要事跡,它的存在為我們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傳承和發展菉塘紅色基因提供了重要載體。
菉塘地下交通站
菉塘地下交通聯絡站自建立起至湛江市解放,歷時十年,既為中共瓊崖特委溝通同中共中央的聯系發揮了“橋頭堡”的作用,為黨安全傳遞了大批物資和情報,也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掩護不少黨組織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為祖國解放事業做出重要貢獻。我們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初步探索并深入了解交通站,熟知交通站在革命時期所發揮的作用,并將其簡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給來參觀學習的游客們。
十二位革命烈士
菉塘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奮斗,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林普中、林毓精等十二位革命烈士丹心一片,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他們有的奮戰沙場,在槍林彈雨中壯烈殉國;有的堅持地下斗爭,不幸被捕,慷慨就義;有的為革命不辭勞苦,積勞成疾,鞠躬盡瘁。為了紀念他們,特立一館將他們的生平事跡記錄下來,用永恒的文字,保存他們永恒的精神。
不禁令人感嘆的是,館內還保留了烈士革命戰爭時期所留下的物品,其中有蓑衣、草帽、電報機、箱子、床、燈等等。每次觀摩,都能身臨其境,感受烈士的不易與艱辛,敬畏烈士的無畏與堅韌。
菉塘革命烈士陵園
菉塘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湛江市霞山區菉塘村百羊山菉塘文化公園。陵園大門兩側門柱分別囊有“菉塘革命烈士陵園”的大字;陵園中間建有烈士紀念碑,碑前、碑后分別豎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緬懷先烈繼往開來”大字;紀念碑兩側分別建有“浩氣”亭和“英魂”亭,供人們小憩;紀念碑后建有十二位烈士墓,墓前兩則立有十二位烈士碑名;墓后有碑亭,寫著“丹崖凝碧”四字,兩則長廊刻有十二位烈士的生平、事跡簡介。
駐足烈士墓園,看著紀念碑高聳矗立在正中央,唯有敬畏和震撼留在我們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心中。我們繼續向內觀摩,烈士墓碑赫然出現,再向里走,十二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被鐫刻在墻上,供我們觀看。我們百千萬工程突擊隊也為游客一一講述著他們,弘揚烈士精神,宣傳菉塘文化。
在為期7天的實地實踐后,團隊成員對菉塘文化已經有了更全面的認知,體會到黨史給我們帶來的澎湃活力,深刻意識到宣傳菉塘文化的重要性。廣東海洋大學“紅色劇本”百千萬工程突擊團隊也將秉持著學習黨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信念,持續將菉塘文化做大,做廣,讓更多人知道并活躍在人群當中!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指導老師:歐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