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名稱:赴遵義市探尋遵義會議推動黨史教育實踐報告
學校:渤海大學
作者:徐志博 劉美琪 馬佳 錢思橙
摘要:為了增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推動黨史深入人心,渤海大學赴遵義市探尋遵義會議推動黨史教育社會實踐調研團隊于2023年7月26日-29日走進遵義會議會址,采訪當地工作人員及游客,探尋遵義會議重大意義,推動黨史教育。紅色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 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 育的天然載體,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強大支撐[1]。遵義會議在黨的歷史上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的意義,是一種紅色文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黨史的教育。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七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曾重點強調: “學習黨史、國 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 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但當前伴隨國際形勢日 益復雜,黨史教育仍面臨諸多新挑戰和不可忽視的問題[2]。由此研究遵義會議能夠從一些方面使得黨史深入人心,推動國家黨史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黨史教育;遵義會議;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調研背景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重要事件之一,是黨的領導集體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重新確立正確方向的轉折點。本次調研旨在深入探討遵義和遵義會議的背景、地位以及重要性,以加深對黨的歷史的認識。青年學生被動接受黨史知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差而且,青年學生也普遍表示只會在課堂中對黨史知識進行討論和分析,并沒有真正融入和滲透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大大降低了黨史教育成效。[3]基于如此黨史教育的現狀,我們團隊滿懷熱情的來到了遵義會議會址,遵義,簡稱“遵”,位于貴州省北部,全市轄3個區、9個縣、2個縣級市。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此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我們在此地了解黨史、學習黨史,感受黨的艱難歷程。習近平不斷強調黨史教育對青年群體的重要性,他多次指出要運用黨史資源豐富青年的歷史底蘊、鍛煉青年的歷史思維。為加強對青年的黨史教育,習近平明確提出,“要給學生講清楚這一被實踐證明了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這為新時代傳播紅色故事、傳承紅色血脈,繼續弘揚黨重視青年黨史教育的優良傳統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既是青年群體尋找人生價值的精神訴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凝聚創新力量、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踐行初心使命的要求。[4]足以顯明,黨史教育對新時代青年的重要性,對青年的黨史教育使黨的艱難歷程熟記于青年心中,激發其愛黨愛國情懷,堅定其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信心與決心。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具有深遠的影響。它標志著黨的領導集體的重組,糾正了錯誤思想路線,重塑了軍事力量,使黨能夠在嚴峻的環境中繼續前進。在今天,我們要銘記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深刻領會其背后蘊含的正確思想和智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正確道路,為黨和人民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二、調查概況(1)調查地點: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
(2)調查對象:附近的居民以及去遵義會議會址的游客。
(3)調查時間:2023年7月26日至2023年7月29日
(4)調查方式:采訪 ,拍攝宣講等。
以采訪和拍攝宣講的形式:2023年7月26日-29日,渤海大學黔韻詠黨社會實踐調研團隊在遵義對附近的居民以及去遵義會議會址的游客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然后對遵義的居民進行隨機采訪提問不同方面的問題。通過對采訪內容的不斷地總結完成此次調研任務。
三、調查目的在大舞臺尋找契機,在大平臺領悟黨史教育,為了更好的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接班人和社會主義建設者而準備,更為了做好家鄉黨史傳承者,做好黨史文化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有注重黨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完善黨史教育的途徑,才能培養出出色的中國共產黨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黨史是人們對黨的歷史進行了解的重要途經,也是中國共產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黨史教育可以讓人們樹立愛國情懷,同時堅定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地位,支持和擁護黨的領導[5]。遵義會議作為我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使紅軍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得以保存下來,勝利地完成長征,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其歷史價值性巨大。百年崢嶸歲月深刻昭示:一個成熟的具有核心領導權威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事業具有決定性作用。
四、調研意義(1)通過實地調研,學生能夠汲取遵義會議強大的精神力量,領會其跨越時空的號召力、感染力、凝聚力以及深刻的教育意義。
(2)實踐調研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團隊整體團結協作和正確分析處理突發性事件的能力。通過深入挖掘遵義會議紅色教育資源,推動黨史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培養 目標的重要定位,“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是塑造時代 新人的重要價值維度和實踐取向[6]。遵義會議精神蘊含了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探尋遵義會議的核心內涵不僅能夠增強青少年黨史教育,同時也是將其塑造為時代新人的珍貴養料。
(4)在調研中,通過剖析遵義會議內涵,推進遵義會議貫穿的精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高校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遵義會議研究獲得的成果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教育工作而言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高校將黨史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融入 日常教學中,能增進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新中國 發展歷程的了解,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英才[7]。
(5)由遵義會議的深入研究推動黨史教育的發展,可以一定程度的減少和防止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的發生,能夠幫助學生正確了解黨史、正確進行判斷、樹立正確的三觀。
五、實踐過程(1)7月26日渤海大學赴遵義市探尋遵義會議推動黨史教育社會實踐調研團隊到達遵義市,稍作休息后組織安排當天的調研任務。
(2)7月27日中午同工作人員了解拍攝講解所需的材料并向學校申請實踐調研證明從而確保調研過程的順利進行。
(3)7月27日下午,團隊成員從遵義會議會址工作人員手中獲取相關講解詞并且對于會址所留存的遺跡進行考察。成員通過會址的有關講解以及保存良好的紅色物質文化不斷挖掘其中所體現的精神內涵和教育意義并且做好相關的記錄。
(4)7月27日晚上,團隊進行分工對白天獲得的資料信息以及所拍攝的視頻進行整理和歸類。
(5)7月28日,成員對會址來訪的游客進行采訪,通過詢問遵義會議有關的黨史問題來大致把握群眾黨史了解的情況。
(6)7月29日,團隊參照會址工作人員提供的講解詞對來訪游客進行遵義黨史的宣傳教育。
六、調研分析及總結(1)遵義會議黨史文化濃厚但是還是存在與其它黨史館址展品單一的情況
紅色文藝作品的主題也較為單一,重復演繹,且常以一種說教的面孔出現,使得受眾很容易產生乏味感。據文旅部門統計,有74.9%的受眾認為當前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的象征性多于教育意義,有61%的受眾認為紅色文化教育空洞說教、生硬灌輸。[8]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密不可分,紅色文化是紅色旅游的基礎和前提,以紅色旅游帶動和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內涵與表現新形態,是保持紅色旅游持久生命力、紅色文化同時代進行精神對話的關鍵所在。綜合開發紅色旅游產品,注意紅、綠、古、俗等各種旅游資源的結合,注重參與性、趣味性、體驗性和時代性。打造“紅色+綠色”“紅色+古色”“紅色+特色”主題線路,實現旅游資源“串點成線”。以紅色旅游為突破口,把紅色旅游與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休閑生態農業園區、歷史文化街區、民俗風情群落建設等結合起來,實現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新發展轉變。
(2)館址資金投入少且自我發展能力不足
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大多屬于公益性文化事業,主要依賴地方財政投入作為建設資金來源。但不同基地所獲得的資金投入往往大不相同,其中不少基地在建設和管理費用上常呈現入不敷出的尷尬局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資金投入少。地方政府對基地建設的財政補貼數量相對有限,且大都沒有設置常年性的配套專項經費,因而無法滿足基地建設發展的實際資金需求。二是門票免費。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建成后都被要求對公眾實行免費開放,沒有門票收入就使基地失去最關鍵的創收來源。三是發展能力缺失。不少基地管理者缺乏資金籌措的創新理念,未嘗試舉辦音樂會、名人書畫展等衍生項目,難以從社會上獲得公益性捐贈或資助,使基地謀求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愈顯不足。
(3)會址參觀者缺少實地體驗機會,在參觀后極少能夠運用參觀所得知識化為實踐,做出貢獻
會址參觀者參觀過后,雖然情感上倍受感染,但是缺少實踐機會,應該給予他們實際活動,讓黨史教育更加豐富。“務求實效”就是要求“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把學習黨史同解決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結合起來,著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工作實效檢驗學習成效,我們既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具體實踐,又要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本領,在干中學、學中干,更好地解決具體問題、指導工作實踐。
參考文獻
[1]海芬麗.“遵義會議”的文化內涵及其當代教育意義[J].教育文化論壇,2012,4(04):116-118+126.
[2]劉敏.黨史教育融入青年理想信念培育的現實意義及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2):146-148.
[3]郭偉.高校青年學生黨史教育的現狀、困境與突破[J].秦智,2023(03):91-93.
[4]王美玉,谷韶陽.習近平關于加強青年黨史教育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及時代價值[J].理論導刊,2022(11):129-133.
[5]劉偉.發揮黨史教育的重要作用[J].低碳世界,2018(01):343-344.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18.01.222.
[6]趙凌杰,周凱.弘揚遵義會議精神 塑造時代新人[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3,25(03):11-15.
[7]干元.黨史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索[J].成才之路,2023(21):29-32.
[8]韓飛.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的現實問題與對策[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1):63-66.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2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