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尋跡承遺,青創擔當”實踐團——探尋紡繡印染記憶,傳承三秦紡織非遺
為推動我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引領青年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促進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并提高學生社會交往、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結合我校實際,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積極組建實踐團隊奔赴各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暑期社會實踐團以此為基礎,由熱愛非遺傳統技術的大學生們組建而成。實踐團通過赴韓城、興平、延安、洋縣的實踐基地進行參觀學習,走訪調研,互動交流,直觀地學習技術,將宣傳陜西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培養了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2023年7月15日,暑期社會實踐團抵達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在師文釗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對非遺社會實踐的探討并認真討論商定了此次實踐活動的各項具體細節,會后進行留影合照。
7月16日上午,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團到達位于陜西省渭南市韓城的徐萬懷師傅家中參觀學習印花袱子的古老技法。傳承人徐萬懷師傅2022年被聘為西安工程大學校外實踐指導老師。團隊成員們對徐師傅進行采訪,了解印花袱子的歷史發展、技法工序等等。隨后在老師傅的帶領指導下團隊成員們共同完成一幅印花袱子作品的制作。
制作完成后,在徐萬懷老師傅的帶領下參觀了八路軍東渡黃河城南舊址,了解黨的紅色文化,將非遺傳承同黨的紅色文化結合起來更好的傳承新時代的非遺文化。
7月17日,暑期社會實踐團抵達興平市非遺項目土布扎染制作技藝傳承地
“正心染坊”學習。在郝師傅的引領下,師生們沉浸在扎染的世界中。一道道精妙的工序,如清洗、扎花、調色、漂染、定色等,在郝國安師傅的介紹下,展現出土布扎染的獨特藝術之美。
在對扎染工藝的介紹后,郝師傅親自指導成員們制作了簡單的扎染作品。實踐隊成員們也有幸對郝師傅進行了采訪,進一步了解了扎染的制作過程和扎染的發展與傳承。
正心染坊作為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郝國安師傅也是西安工程大學的校外指導教師,這次實踐經歷讓實踐隊員們對扎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7月18日下午,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師老師的指導下到達延安延川縣,在剪紙、布堆畫非遺傳承人郭如林師傅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延川二中郭師傅的作品陳列館,對剪紙和布堆畫的歷史和發展參觀了解。同時,授予實踐地作為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聘請郭如林為西安工程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校外實踐指導老師。我們有幸見到延川縣文化旅游局局長喬棟才、延川縣文旅局非遺中心主任,延川第二中學負責人并合照留念。
離開了陳列室后,實踐團一行人跟隨郭師傅前往郭師傅家中,在家里,郭師傅與我們促膝暢談。
7月19日中午,實踐隊前往了延安市紅街郭師傅的鋪子參觀了解剪紙、布堆畫館。
我們也對郭師傅進行了采訪,在采訪過程中郭師傅一直再強調非遺的傳承,強調我們青年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熱愛是非遺可以傳承下去的的重要因素,郭師傅呼吁我們這一輩人要扛起文化傳承,文化創新,文化傳播的大旗,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隨后,郭師傅給我們教授剪紙和布堆畫技法并且親做了示范。
來到了延安,必定要去感受英雄先輩們當年的崢嶸歲月。
7月20日,實踐團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看著紀念館宏偉的大門和毛主席的雕塑,心中不由得感慨如今的太平盛世的背后不知有多少的先輩浴血奮戰。中國革命的歷史在我們后輩心頭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犧牲的戰斗精神,永遠是我黨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
在離開紀念館時,我們有幸碰到了老一輩的功勛、海軍退役上將和中科院計算所上海處理器中心曾凡甲一行人,與他們合影留念。他們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7月21日,實踐團隊踏上了前往陜西洋縣的旅程,前往洋縣文化館進行非遺文化的參觀活動,在洋縣文化館深入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寶貴之處,感受非遺之美。
在參觀中,團隊成員仔細聆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了解了洋縣的非遺項目、傳統工藝和技藝。他們看到了展柜中珍貴的非遺作品,包括剪紙、社火、織布等,每一件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內涵。
團隊成員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參觀活動,他們對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他們深刻體會到非遺文化的傳承之重要,意識到非遺技藝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參觀完洋縣文化館后,實踐團隊懷著好奇而興奮的心情來到黃家營土織布非遺傳承人沈志霞家中,參觀了洋縣著名的土法織布作坊,深入了解并體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團隊成員對中國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們將繼續努力推廣和傳承這一珍貴的非遺技藝,希望能夠將土法紡織的魅力傳遞給更多的人,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實踐團隊能夠深入體驗中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這些寶貴的傳統工藝傳承和弘揚下去。實踐團隊將繼續致力于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播和保護,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會共同努力,讓這一文化瑰寶繼續綻放在世界的大花園中!
作者:“尋跡承遺,青創擔當”實踐團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傳承紅色精神,爭做時代新人
- 蘭州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星火燎原隊于2023年7月12日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08-08
- 不忘初心,踐行團山
- 為了響應滁州學院有關暑假“三下鄉”活動的號召,為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以及提高社會公德意識,7月10日上午,滁州學院地理
-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