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醫學院2023——2024年大學生社區實踐典型案例
聊城大學醫學院大學生志愿服務隊自2018年成立以來,緊跟時代脈搏,關注民生熱點,連續五年獲批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專項,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國農村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指導老師帶領下,先后赴山西省靈丘縣東河南鎮水澗村、山東省東昌府區道口鋪鎮王莊村等六個村鎮開展健康醫療義診服務,并在當地開展口腔健康檢查、為無牙和缺牙嚴重老人制作義齒、口腔健康和護理急救知識宣講、免費發放日常用藥等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總計為村民免費制作義齒近30副,價值近20萬元,口腔篩查服務人群近200人。青年學子深入調研俯身鄉村醫療衛生事業,了解最真實的鄉村醫療環境,家家戶戶走訪,進行健康普及;加強農村地區健康教育工作,并且開展相關急救技能教育活動,使村民逐漸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能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愛心義齒制作提升鄉村幸福感,服務隊成員運用所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近幾年來聊城大學醫學院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積極響應團中央“投身鄉村振興,助力健康中國”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的號召,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以及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并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醫學院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健康扶貧青春行 醫心建功新時代”活動中,總共為近40位無牙和缺牙老人進行了口腔健康檢查;為6名無牙頜和缺牙嚴重的老人免費制作了義齒;開展口腔健康知識宣講與調研涉及近60人。
2022年醫學院青年學子繼續筑夢青春,助力健康,在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中總共為近30位無牙和缺牙老人進行了口腔健康檢查;為7名無牙頜和缺牙嚴重的老人免費制作了義齒;開展口腔健康、健康護理知識普及與調研涉及近70人。
2023年醫學院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在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中總共為近30位無牙和缺牙老人進行了口腔健康檢查;為2名無牙頜和缺牙嚴重的老人免費制作了義齒;開展口腔健康、健康護理知識普及與調研涉及近70人。
并且,口腔健康及護理知識了解度調研的范圍涉及老人、中年人、青少年、兒童等各類人群,共發放調查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67份,呈現出涉及范圍廣、回收率較高的良好態勢。隊員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口腔問題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口腔出現健康問題,就會出現一連串的連貫反應。農村限于條件不太重視口腔上的問題,而是在口腔出了問題之后,才開始重視,尤其在老年人和幼兒階段,口腔健康問題不容小視。
根據調研數據,我們考慮到想要維持健康的口腔狀況和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需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鑒于此,我們服務隊在調研報告中呼吁醫學院校、各級醫院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加強農村地區健康教育工作,并且開展相關急救技能教育活動,使村民逐漸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能有效應對突發事件。但僅靠口腔健康宣教和專業知識普及還遠遠不夠,更要針對老年人行動緩慢、記憶力不佳等因素開啟以村委會預防為基礎的老年人口腔護理知識普及和口腔健康新模式;開展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糾正口腔不良習慣,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推行社區義診活動,讓村民清楚自己的口腔健康狀況,明白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及緊迫性,了解口腔疾病的相關知識,并給予專業性的建議和就醫指導;免費提供日常口腔護理工具,推廣愛牙日活動,宣傳全民護齒以及建設運動廣場,提高身體素質。形成一個以個人認真、自覺為主,輔以醫生專業指導和社會關注支持的日常健康模式。
同時,聊城大學醫學院也將結合專業優勢,協調各方資源,力所能及地為推動農村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開展相關工作。
醫學院青年學子深刻領會“健康扶貧青春行”的目的和意義,積極圍繞社會背景和民眾需求進行項目策劃,致力于講好黃河岸畔的醫療故事和鄉村振興故事,擔負起服務黃河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時代使命與責任,為推動中國基層及農村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時間:2023-07-23 作者:馬陽陽 來源:聊城大學醫學院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