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紅妝是古老的傳統婚俗,在嫁女的盛大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為了探尋寧海十里紅妝婚俗這一非遺文化遺產的淵源,了解其傳承與發展,同時探究它背后蘊含的現實意義,2023年7月13日到7月19日,浙江財經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探寧海十里紅妝,品中國婚俗底蘊”實踐團赴寧海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查活動。
7月13日下午,實踐團前往拜訪了當地的前童古鎮,走訪了古鎮的很多戶人家,調查當地居民對十里紅妝的看法。
實踐團到訪了一家有關紅妝服飾的當地店鋪,店鋪里面有關于紅妝的鞋飾,內外衣物等,實踐團與當地居民進行深入交流,探討紅妝服飾的歷史、樣式等方面的知識。
7月14日,實踐團參觀了寧海的十里紅妝博物館,該博物館陳列著豐富的歷史資料、文物和圖片,介紹了十里紅妝的發展歷程和相關的社會背景。實踐團詳細了解了十里紅妝的起源、形式和演變,感受到了它對當地文化的重要影響。
實踐團還榮幸的采訪到了十里紅妝博物館創辦人何曉道教授,同時何教授也是《十里紅妝·女兒夢》等十里紅妝相關著作的作者,何教授講解了有關十里紅妝的由來以及古代女性婚姻方面的習俗和知識。何教授認為:“一切古時候的習俗都有其緣由,并非所說的封建和繁瑣”。我們有幸在博物館里學習了何教授的作品《十里紅妝·女兒夢》,其被改編成現代舞劇并獲全國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特等獎。
7月15日到17日,實踐團來到了十里紅妝文化園。實踐團將十里紅妝文化園的九個廳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參觀學習,第一部分也就是實踐團最先參觀的三廳:即紅妝,婚嫁,收奩。
第二部分為實踐團次日參觀的展廳,為紅鸞,臥榻,女紅。第三部分為實踐團最后一天參觀的以非遺,坐具,婚書為主題的最后三個大廳。
我們還采訪了3號廳收奩的主要看管人員劉先生,劉先生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展館里的物品,劉先生對于十里紅妝具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并且認為這些紅妝都有著尤其豐富的意蘊和內涵。
展廳里陳列了“十里紅妝”的盛景模型,也包括了十里紅妝妝奩(生活起居用品、廚房用品和女紅用品等)。其是漢族婚禮喜慶的第一主題,是中國婚俗中約定俗成的喜色。
7月18日,實踐團對當地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到訪當地居民,了解十里紅妝在民間的說法。
7月19日,實踐團進行資料整理和查閱,查閱當地有關十里紅妝的書籍。對十里紅妝有了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在整個調查活動過程中,實踐團領悟到寧海的紅妝文化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符號,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其不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賞,推動旅游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繁榮;也具有藝術教育的意義,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
活動帶隊老師:徐翠
負責人:周靈兮
團隊成員:林昕怡,孟子涵,何佳瑩,何雙君,趙冰清,孫斌,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