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和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背景下,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的發展要求,并且積極響應2023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走入鄉村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7月8日至21日,廣州新華學院村香晨韻社會實踐隊深入普寧市占隴鎮下寨村,扎根鄉土,打造下寨名片,共同探尋“以文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將“田園綜合體”項目成為助力下寨村振興的發展動力。
尋訪下寨村 實踐隊的15名成員來到下寨村尋覓村香,圍繞著“田園綜合體”項目和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進行實踐和研究。親身走進鄉村深處,感受田園風度,實踐隊隊員們各展所長,用獨特的眼光發現細節,用相機記錄每一個瞬間,和村民面對面相談甚歡,用手中的筆描繪每一個畫面,真正展現出下寨村之美。
實踐隊出發合照
村民是振興的活水源頭 “為農民創收,為集體創收”是7月8日下午4點下寨村第一黨支部書記陳偉彬同志接受采訪時的回答,短短一句話,述盡發展情。“田園綜合體”項目中村民是重要環節,村民是鄉村發展的活水源頭,更是鄉村振興的主角。
陳書記接受實踐隊采訪
前往項目規劃地考察 在陳書記的帶領下,實踐隊實地考察了“田園綜合體”項目的規劃地。經介紹,下寨村正逐步建設基礎設施,機耕路、水渠、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已建設完畢,數字化農業也在發展當中,依托5G,未來會發展無人機農藥噴灑、遠程視頻監控等現代化農業設備。
陳書記與實踐隊參觀農田
陳書記向實踐隊介紹發展情況
“田園綜合體”項目新模式 農業建設是鄉村發展根基,在尋訪過程中了解到,下寨村在原有田地上創新發展項目,建設現代式農田。將農田區塊式劃分,選用應季及市場銷量高的作物進行種植。根植于田地,開發出農旅一體化研學活動,如“農耕課堂”、“稻夢空間”、“稻田英歌舞”等,深耕出下寨獨有的風格。
陳書記與實踐隊觀看發展規劃
荷花塘風景照
規劃好的田地與機耕路
聆聽民聲
為深入調查實際情況,探究民意和村民對項目建設的需求情況,以獲取更多調查數據,實踐隊于7月11日尋訪下寨村,與村民面對面交流。
據便利店老板陳女士介紹,自己會帶孩子去“柜族小鎮”游玩,如果“田園綜合體”項目落成后可以和孩子去觀光。不僅如此,在疫情沖擊后,近幾年很少有游客來往,經營的便利店經濟越來越不景氣,希望可以借這次機會將下寨村推廣出去。
陳女士接受實踐隊采訪
在采訪途中,實踐隊遇到兩位村里的留守老人,據了解,以往會去稻田和荷花塘路旁散步,但因為路途遙遠、子女外出工作,加上行動不便等原因,不再常去。但愿意去感受田園生態,重要的是可以和家人加強情感溝通。
采訪后的實踐隊員表示:“鄉村振興不僅是為了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讓留守老人多與家人團聚。”
村中老人接受實踐隊采訪
下寨英歌舞 7月12日晚上八點,實踐隊到下寨村文化廣場探訪當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歌舞。采訪了英歌舞指導員陳先生,陳先生希望可以通過實踐隊的宣傳讓更多人知道英歌舞。不僅如此,實踐隊向英歌舞“少年隊”請教并親身參與到英歌舞的練習中,收獲頗豐。
實踐隊學習英歌舞
本次實踐隊三下鄉活動對“田園綜合體”項目和下寨村鄉村振興有了深刻的認識。通過深入調查,看到了下寨村建設后發生的巨大改變。在尋訪調查中了解村民對項目建設的意愿和經濟發展需求。從鄉村建設中感受到作為青年大學生更應懷揣鄉村振興的信心,投入到建設隊伍中去,共同探尋鄉村發展型模式.
實踐隊工作合照
作者:廖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