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旅游學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文明宜居社區
地理與旅游學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文明宜居社區
中國青年網日照6月30日電(通訊員 林迪迪)為了更好的了解新時代背景下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狀況,6月29日,曲阜師范大學“隱入煙塵”實踐隊前往濰坊市寒亭區萬春園社區,實地考察社區基礎建設的狀況,為打造文明宜居社區建言獻策。
走進萬春園社區,見證社區新發展
6月28日,“隱入煙塵”實踐隊隊員到達濰坊市寒亭區萬春園黨群服務中心,與工作人員展開交流討論,工作人員向隊員詳細介紹了近年來萬春園社區的建設發展狀況。工作人員表示:“伴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政府越來越重視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對于社區的建設工作也愈發重視。萬春園社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社區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時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萬春園社區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先后取得了省級文明社區、2021年度基層社會治理先進社區、2021年度城市社區工作標兵獎等榮譽,對其他社區的建設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與帶頭作用。
在了解萬春園的基本情況之后,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實踐隊員們走進萬春園社區,進行實地深入調研。首先實踐隊員們來到了新建設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設有一站式服務大廳、市民學校、書畫室、棋牌室等功能室,最大限度滿足轄區居民就近服務。接著隊員們來到了社區廣場,廣場空間寬廣,設置了涼亭、健身器材等設施。工作人員高興的介紹著:“社區中的居民經常在這里交流娛樂,到了傍晚還會有許多爺爺奶奶一起跳廣場舞,許多小朋友也在廣場一起玩游戲,這就是生活的煙火氣,讓人覺得舒心和幸福。”在萬春園游覽的過程中,實踐隊員也看到社區中綠化工作非常到位,道路兩邊綠樹成蔭,隨處可見的小花壇、綠草地,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由此可見,萬春園社區在社區建設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多方面,切實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和居住的幸福感。
深入居民小區走訪,感受文明新風尚
萬春園社區轄區面積1. 32平方公里,轄區內居住3761戶,12711居民小區16個。為了更好了解居民的生活,實踐隊員參觀完社區以后,選擇了其中一個小區,走進居民小區與居民進行交流。居民們友好和善,積極回應實踐隊員所提出的問題。在訪談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萬園春社區在建設過程中積極做到建設資源的合理分配,不斷完善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除了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居民們共同努力和積極維護。居民說:“自從社區建設以來,不僅為我們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同時也非常關注我們的精神生活,為我們建設圖書館閱覽室,在空閑時間可以帶著孩子去讀書,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小區內還建設有專門的精神文明宣傳欄,在宣傳欄向居民介紹小區建設政策、文明風尚建設方式、居民好人好事等內容,從潛移默化中提高居民的素質,打造文明社區之風。
當隊員們詢問起有小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存在哪些問題時,居民反映到,小區內的活動設施大多建設在小區的中心位置,有一些單元樓距離中心位置較遠,所以這部分居民會選擇就近休閑,對于活動設施使用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長此以往,小區內部居民之間的聯系也會慢慢減弱,不利于建設友好和諧的社區風氣。
實踐隊員們在此次萬春園社區深入走訪中親眼見到了新時代社區的嶄新面貌。深刻感受到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社區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看到,現階段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日益改善。國家、政府、社區以及個人都在為打造一個良好、文明、和諧、宜居的社區而不斷努力。雖然現在社區建設仍然存在著問題,但是相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問題都會被一一解決。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該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積極為建設文明宜居社區建言獻策。
時間:2023-07-03 作者:林迪迪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 關注:
-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照顧智力障礙人士
- 西南石油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守望天使’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為促進社會融合,關愛弱勢群體,今日在某社區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暑期社會實踐活
- 07-03
- 汽修與電氣知識,理論與實際結合
- 本次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汽車電路故障檢修及維修以及汽車機油更換等知識,為專業知識可以在實際中
- 07-03
- 以科技為翼,載木雕之美
- 為走進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了解其文化含義,助力家鄉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曲阜師范大學“弘歌不輟,薪火相傳”文化傳承實踐隊于
-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