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福州古厝中蘊藏的紅色文化 ,6月20日,我院紅厝弘福實踐隊前往福州市閩清縣宏琳厝開展以“紅色古厝‘說’黨史——探尋有福之州的紅色印記”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舊址、聆聽講解、觀看展覽等方式,緬懷革命先烈,追尋紅色印記。
坐落于福州閩清鄉野田間的宏琳厝,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年間歷時28年建成,占地17000多平方米,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四年多的修繕后,宏琳厝于2020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盡可能還原宏琳厝原本的歷史面貌。宏琳厝依托其豐富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成為黨史教育基地之一,復原了共產黨員項南在宏琳厝領導“戰時民眾教育流動工作隊”時所居住的房間,再現了當時革命戰士在救亡圖存的背景下艱難執著的探索、前仆后繼進行奮斗的場景。
來到宏琳厝,首先看到的是懸掛在厝內的三塊匾——大門口的匾上寫著“宏琳厝”三個大字。這是項南同志在1993年宏琳厝奠基200周年時應邀書寫的。他曾在宏琳厝內組織排練文藝節目,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二進大廳上方掛的是1940年郭沫若先生的題字:“敬國強”,記錄了屈辱年代中國人的理想和情操。其中,隊員重點參觀項南同志領導“戰時民眾教育流動工作隊”時的故居、抗日救亡周刊編輯部舊址等革命場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隊成員們認真學習宏琳厝中
的紅色故事,一同走近黃開修與項南等革命先輩們的事跡,深入學習他們的奮斗與革命精神。
百年古厝見證革命歲月。通過本次調研,隊員們在學習革命歷史中深刻感受革命時期共產黨人的艱難奮斗和無私奉獻,進一步錘煉了理想信念和黨性修養。隊員們將更加深刻地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努力為新時代有福之州的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