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中國智慧,促進世界繁榮
和平宛如陽光雨露,發展帶來文明進步。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3月20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聯邦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報》和俄新社網站發表題為《踔厲前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在此背景下,我校林學院開展了主題為“貢獻中國智慧,促進和平發展”的政治理論學習,希望以此讓同學們深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本次訪問中以及二十大報告中第十四部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內容傳遞的精神。
崇尚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綿延五千余載的悠久文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過來,深知和平的珍貴、發展的價值,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早就莊嚴承諾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始終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圣職責。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在“融入”國際體系后,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強大,也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互利共贏,是中國與世界關系變化的準確描述,它擯棄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陳腐觀念,凝聚了命運共同體意識。
正如習近平在講話中所總結的: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會堅定走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道路,與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未來。
時間:2023-04-06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藝術進社區,文化暖人心
- 文化建設是社區建設的重要一環,有利于打造幸福宜居環境,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