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百代不衰”
——“關于新時代下過年氛圍的調查與研究”
□高嘉陽(城市與環境學院2202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
,中國
農歷新年,俗稱新歲、
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
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外來文化的沖擊,新年的年味變得越來越淡,影響其變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國家政策禁放煙花、外來節日的影響、對傳統文化的淡忘等。
一、關于節日本身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
舞獅、
飄色、
舞龍、
游神、
廟會、逛花街、賞花燈、游鑼鼓、游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
踩高蹺、
跑旱船、
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
守歲、吃
團年飯、
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二、關于調查本身
我們本次的調查針對于新年的過年氛圍問題來進行,本質上來說是深層的文化問題,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關于新年的年味越來越弱,主要表現為慶祝活動減少、人們思想淡化等,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即是尋找關于年味變化的影響因素和解決辦法。在調查中,從最初電子問卷與紙質問卷的選擇,關于調查載體的選擇讓我們明白如何在具體問題上更有針對性的廣泛收集數據,在數據統計方面,我們了解到表格的模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到群眾的想法,以上便是了解問題的過程。
三.關于心得編寫
在心得的編寫中,我對word等軟件的使用有了更高層次的掌握,不僅熟悉了電腦的操作,更明白了論文作為實踐活動后的結晶的重要意義,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社會實踐中,同樣這次的調查與研究讓我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思想,對年味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影響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些收獲讓我對日后的實踐活動充滿期待,更期待我的思維可以得到不斷的鍛煉,我想這便是最大的收獲吧。
總結:春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文化節日,其中擁有的思想文化內涵永遠是不可替代的,有著一定的文化意義。生產力的提高使傳統的生產方式改變,使人們的文化意識不斷淡化,但是文化為根,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政策,使春節更有原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