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泰安12月19日電(通訊員 張相科)為了解國家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社會對新型職業農民的關注度以及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現狀,曲阜師范大學隱入塵煙實踐隊于2022年12月16日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圍繞“探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前往山東省泰安市轄下各區縣展開社會實踐調查。
通過調查問卷和電話采訪等方式,實踐隊隊員向泰安市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農資班的負責人了解到,截止至12月,市內部分區縣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中絕大多數學員已能夠成熟運用現代農業技術進行農作物培養種植,而且這些受過培訓的農民能夠帶動其周邊鄉鎮的傳統農民運用新型技術種植。

圖為實踐隊員調研的一家現代化家庭農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了解到基本情況后,實踐隊隊員分別在泰安市的泰山區、新泰市以及寧陽縣等地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地調研。在實地調研中,實踐小隊隊長與隊員通過與當地村長和村民進行交流發現,泰山區與新泰市兩地尚未普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當地政府也未推行有關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新泰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產業發展受制,加之當地農戶多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便于培訓新型職業農民。了解情況后,實踐隊隊員向當地的村長與村民介紹了新型職業農民的耕作方式以及相關政策。村民們都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耕作方式表示認同,村長也表示將根據實踐隊宣傳的新型職業農民有關知識,發展當地的農業經濟。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農場作物生長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與此同時,另兩名實踐隊員在寧陽縣的走訪結果有所不同。寧陽縣農業局主講技術人員表示,“培育與培訓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代表了一種制度上的創新,不再是簡單地就項目論項目,單純地完成培訓任務,而是更加注重培育的質量,由單一的技術培訓拓展到技能培訓和經營管理并重,延伸到培訓后的認定管理、跟蹤服務,還有扶持政策的跟進落實,提高了培育的針對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寧陽縣作為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城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的學員熱情很高,課上都積極認真地聽講。”
實踐隊隊員張相科通過走訪農戶,了解到此地區曾開展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當地居民普遍反映該培訓活動對農業種植方式的改善有較為顯著的影響。現耕種方式多為大型機械耕種,新型的耕作方式也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和農民的經濟收入。新型職業農民從根本上提高了農業的內在潛力和發展動力,也為凋敝的鄉村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帶動了更多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更為自己贏得了無上榮光。“讓農民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更需要農民自己的努力。新型職業農民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尊重,他們不光要有致富的本領,還要有良好的素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就是要幫助他們轉變理念、增強本領、提升素質,推進務農農民的職業化進程。”采訪中,許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者都對這項工作滿懷信心。

圖為實踐隊隊員采訪當地農戶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認知。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相科 供圖
通過幾天的整體調查發現,泰安市農業勞動力素質與現代農業發展仍不相適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青壯年勞動力逐步轉向二、三產業,農業勞動力逐年減少,大部分地方,特別是山區、邊遠地區從事農業生產者大都是老年人,素質整體偏低。在城市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中,高素質新型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群體較小。如何夯實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基礎,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需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而進一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備復合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是有效解決農業生產發展瓶頸、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和必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