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工作的廣泛開展和具體落實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為加強對“三農”工作問題的全面認識,2022年8月20日,東北農業大學“土地確權回頭看”社會實踐團隊前往黑龍江省黑河市農業局開展實地調研。團隊前期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總結了關于土地確權工作開展難點,就其共性問題對黑河市當地工作人員進行咨詢,從而切實了解到土地確權在農村開展現狀,即人地矛盾現象突出、土地信息誤差嚴重、第三方機構缺乏資質支撐、權證變更困難的情況,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在土地確權后續工作中進一步深化土改的進程。
8月20日下午,問卷下發完畢后,本團隊就120份調查問卷與有關工作人員以會議形式關于“民眾對土地確權認知情況”進行研討并深入分析。訪談得知,有62.5%的村民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了解到土地確權,有15%的村民是通過村民之間相互通知了解到土地確權,有10%的村民是通過村委會或政府舉辦相關會議普及了解到土地確權,有12.5%的村民是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土地確權。由此可見,盡管了解土地確權相關渠道豐富多樣,但網絡媒體是居民了解到土地確權的最主要方式。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村民對于村委會以及政府的政策宣傳存在接收延遲、接收不全面的現象。實踐隊提出,日后在進行土地確權相關工作時,村委會等職能部門的作用發揮仍需提高,政策宣傳的良好對接更需要村民更高程度的配合與理解。
8月21日上午,實踐團來到齊齊哈爾市魯河鄉三道溝村,組織村民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實地調研,走訪各戶,在走訪過程中積極與農民們溝通,走進田間地頭體驗農耕勞作經歷,同時在村委會統一開展農民參與問卷填寫,三措并舉,收獲頗豐。大家談到土地糾紛問題時,紛紛表示更為青睞村委會協調解決、私下解決兩種解決問題方式,也有一部分村民表示會尋求法律援助,走司法道路解決問題,但對于仲裁手段以及利用承包合同維權的兩種手段并不十分了解,實踐團也借機為村民們進行了科普,援引案例幫助其理解。實踐團隊分析認為,這表明了在熟人社會的歷史基礎上,土地糾紛的解決途徑過為單一,不利于真正實現自身利益的及時解決,應該加以引導,“拉得下面子”,用法理維護自己的權益,營造風清氣正、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轉社會氛圍。
在村民們進行問卷填寫的時候,我們隨機采訪了幾位村里的老人,根據老人們的回答,我們判斷土地確權工作依然存在權證未到戶、土地確權糾紛爭議頻繁、部分土地界限不明等情況,即便農民的生活相比于土地確權完成之前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改善,但是仍有一些存在的問題困擾有待解決。對于調研過程中的各類現象,實踐團成員們與有關部門人員及時探討方案設想,總結出以下幾點措施,即:排查并完善權證到戶工作、加快化解未確土地權屬問題、糾正土地信息誤差情形、完善土地信息檔案管理任務,將土地確權后續的工作通過完善機制加快化解現存糾紛。
8月22日上午,實踐團成員組織來到黑龍江省農業廳,與部門負責人就土地確權的財政支持、第三方機構介入資質、土地信息數據互聯、有關職能部門建設、土地檔案管理等問題展開了逐一的探討和研究,部門負責人稱贊實踐團成員在農戶和政府的角色之中用心架構其橋梁,將民眾所求、所想及時傳達,也在與相關負責人員溝通的過程中,認識到“土地確權回頭看”工作之不易與任重而道遠。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本,關系著我國農村社會的發展穩定。因此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向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通過此次調研,深入農村、政府部門走訪調查,“土地確權回頭看”實踐團更深入地了解了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開展的情況,發現了現存問題,提出切實可行解決辦法,并通過分析土地確權對村民的影響,尋求出村民產生土地確權糾紛的原因,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減輕地方政府負擔、維護村民合法權益而潛心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