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子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扎根中國大地上傳承紅色基因,2022年暑假,濟南大學政法學院組建“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黨史學習教育暑期社會實踐團。團隊成員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訪談“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開展社區理論宣講、觀察黃河山東段發展成就以及助力民族團結等方式,將所學所思融入到社會實踐中,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紅色文化啟智潤心,以實際行動彰顯青年擔當。實踐團成員共208人,自2022年7月1日起,分赴全國20余處紅色教育基地、黃河山東段九地市、基層社區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探尋紅色足跡,重溫紅色記憶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持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從山西太原中共太原支部舊址到陜西漢中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從四川巴中川陜蘇區紀念館到安徽六安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政法學子學黨史、悟思想,在尋訪紅色足跡的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
實踐隊員在山西省太原市中共太原支部舊址
走近文瀛湖畔,實踐隊員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感受先輩“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壯志豪情;在陜西漢中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和四川巴中川陜蘇區紀念館,實踐隊員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四方面軍和川陜蘇區人民創建、鞏固和發展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業績;在安徽六安金寨縣天堂寨鎮,實踐隊員走進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舊址了解人民軍隊在解放戰爭中的戰略智慧,以史為鑒,強化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
傾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始終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對黨的事業的忠誠。“我努力地拉‘革命車’,不松套,不松勁!”當政法學子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呂振福老人談到入黨初心時,呂老激動的說道。呂老1964年在部隊入黨,至今已有58年黨齡,復員后在鄉鎮人民公社擔任基層干部,在任期間,呂老苦干實干,贏得了村民們的肯定和贊譽,連續十余年被評為縣“先進個人”。退休之后,他堅持看新聞、讀報紙關心國家大事,并教育子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實踐隊員同“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合影
實踐隊員還拜訪了陳景亮、馬有根、趙書奎等10余位“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同老人們親切交流,向老人們送去了黨組織的慰問和祝福。時光在變遷,變得是容顏,不變的是初心,政法學子將帶著前輩的期望和囑托持續學習,在民族復興征程中激揚青春。
牢記黨的囑托,用青春話語傳遞主流價值
7月份,實踐隊員在各自家鄉分散開展20場理論宣講活動,在濟南市萊蕪區、臨沂市費縣、臨沂市蘭陵縣、河南省新鄉市等地的基層社區開展理論宣講,隊員在學習宣傳中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在貫徹實踐中磨煉剛強意志、培養高尚品格,真正做到以黨史教育助推專業實踐,用獨具特色、豐富多樣的形式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宣講活動,政法學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實踐隊員在社區開展理論宣講
黨建引領促發展,專業實踐穩基礎。濟大政法學子致力于成為新時代的宣傳者和踐行者,走向基層一線,用自己的雙手彈奏新時代的青春樂章。
感悟百年成就,助力基層發展
實踐隊員在濟南市章丘區黃河鎮河王村實地調研
腳步拓印在黃河岸邊,宣講活躍在沿岸社區,調研報告記錄著百年成就,實踐隊員走進山東沿黃9市,探尋黃河故事,觀察發展成就。7月中旬以來,實踐隊員實地走訪沿“黃”各市縣河務局、濕地公園、鄉村、社區等,采訪當地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觀察了解山東的生態景觀格局,生態治理、沿黃兩岸經濟發展、文化休閑等獨特魅力。在濟南市章丘區、濟陽區,實踐隊員們實地調研了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現狀;在濟南市天橋區,實踐隊員開展了獨具特色的黃河文藝創作活動,傳播弘揚黃河文化,了解黃河沿岸百姓生活狀況,感悟“母親河”百年發展偉力。
青春向黨記于心,民族團結踐于行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八戶梁社區,13名新疆籍政法學子深入基層開展實踐活動。實踐隊員與社區居民共同開展升國旗儀式并國旗下演講,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走訪探望老黨員,為老人們送去黨組織的慰問與祝福;參與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哺育工程”牛奶發放工作,為社區幼齡兒童送去免費奶、放心奶;參與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同醫護人員共同守護社區群眾的健康與安全,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民族團結進步,充分展現濟大政法學子的青春擔當。
實踐隊員在烏魯木齊市八戶梁社區參與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在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濟南大學政法學院深挖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和服務社會功能,組織引領引青年學子從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踐行青年擔當,領悟黨領導下的中國青年運動史,將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會實踐中彰顯新時代大學生的青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