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脫貧成果,鞏固脫貧成就
在成功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后,我國脫貧攻堅的任務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是在鄉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時卻出現了精神貧困的現象。精神貧困已經成為當下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2022年7月1日,為探究后扶貧時代農村精神貧困的脫貧路徑,曲阜師范大學情系三農實踐隊奔赴日照市東港區張家臺村展開實地調研。實踐隊員首先來到張家臺村村委辦公室,通過與村委負責人交談獲知該村近年經濟發展狀況、村民人均收入以及當地精神文明建設情況等信息。張家臺村經濟發展近年穩中向好,該村以往產業結構較為單一,漁業為該村經濟支柱產業。近年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因此村民物質生活水平基本保持上升趨勢。同時該村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源頭上制止生態污染;重視社會文明建設,營造和諧淳樸的鄉風民風。
實踐隊員而后對少量村民進行走訪調查,在與村民的交談中實踐隊員發現個別村民存在著“等靠要”思想,不想依靠勤勞致富而是想依靠政策補貼維持生活現狀即可;個別以捕魚為生的村民在禁漁期不積極另辟致富道路發展副業,家庭經濟收入結構單一;甚至個別村民為了讓子女提前參與勞動生產導致其提前輟學等一系列反映農民精神貧困的現象。實踐隊員通過分組調研對大量村民進行走訪調查發現當地村民雖然大部分都走上了物質上的致富之路但普遍存在著“精神貧困”的問題。一是政治獲得感不強,不少脫貧群眾政治參與程度較低,對政府和村政策的認同度不高,認為“苦出身”的自己被排斥在村里的政治活動之外;二是教育水平較低,許多脫貧家庭仍然無力或者“無暇”顧及孩子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認為孩子總是留在身邊才是好事情;三是文化生活單調,當地優質的公共文化供給不足,文化娛樂設施建設滯后,村民業余娛樂生活極度匱乏,不能營造正確價值導向的娛樂方式,脫貧群眾文化鑒賞素養偏低,出現庸俗化、低俗化現象。四是法治觀念不強,學法、信法、用法水平較低。五是主觀驅動力不強。部分村民習慣于接受“輸血式”幫扶,出現“揣著手等”和“背著手看”等現象,思想上仍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張家臺村文化設施建設負責人表示及時近年來村中對文化設施建設有一定的投入,但是投入量小、維護頻率低、收益小,村里僅有幾處供村民鍛煉的體育器材;此外村中文化活動宣傳流于形式,群眾反響小,參與積極程度不高。
實踐隊員最后將調查結果進行討論總結,認為導致張家臺村精神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實踐隊員認為,如果解決不好精神貧困問題那么可能會導致“因懶返貧”、“因學返貧”、“因愚返貧”等一系列嚴重的返貧問題。實踐隊員針對張家臺村的精神貧困問題在理論上提出部分解決設想:加強村委和黨的領導,強化村支部黨組織戰斗力,加強基層村支部黨組織建設,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農村黨支部建成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民利益、帶領農民共同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大教育投入,推進人才振興,大力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增強農民職業素養和職業信心,強化教育培訓體系;繁榮農村文化,提高文明程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推進移風易俗,破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引導農民開展豐富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經過走訪調查實踐隊員了解到導致農村精神貧困的原因是復雜的,某些其它地區精神貧困的解決方案并不能完全適用于張家臺村的精神貧困問題解決,必須要結合張家臺村的具體實際來提出解決精神貧困問題的方案,激發廣大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來激發張家臺村精神脫貧的內生動力。
時間:2022-09-08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學習脫貧成果,鞏固脫貧成就
- 在成功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后,我國脫貧攻堅的任務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是在鄉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時卻出現了精神貧
- 09-08
- 時代激情飛揚,書法走進課堂
- 7月1日,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入踐行“童心向黨,‘藝’起成長”——邵東縣雙鳳鄉未成年人美育提升公益項目,
-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