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青島理工大學赴泰安鄉村振興促進實踐服務團通過線上發放調查問卷、采訪鄉鎮干部及企業工作人員等形式,來深入了解泰安市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下鄉村的發展情況,學習泰安市寧陽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針對鄉村現如今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傳統文化、泰安寧陽
圖1 實踐團隊合影
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近年來,山東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聚焦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一體謀劃、一體建設、一體落實,打造鄉村 振興齊魯樣板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當前,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已邁入第五個年頭,需要更新的奮斗目標來推動。
為了更深入了解近些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下鄉村發生的變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的發展情況,青島理工大學赴泰安鄉村振興促進實踐服務團于7月6日前往泰安市寧陽縣進行訪問調查,對泰安市寧陽縣的鄉村變化以及傳統文化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
團隊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的形式,并結合相關文獻的查閱,進行實地走訪與調研。
(一)實地走訪參觀與采訪的調研結果及分析
1. 引領非遺文化新風尚,推動文創產品新更迭:前往寧陽縣文化旅游產品集散中心,就相關亮點工作展開深度調研,向工 作人員了解寧陽旅游業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每年游客的數量以及增長情況,并 分析文化產品對游客前來旅游的吸引力。近年來,寧陽縣堅持把文化旅游業作 為轉型升級、富民興縣的重要舉措,通過參觀其展覽館, 了解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
2.護航傳統建筑,厚植文化自信:前往參觀了鶴山顏廟,領悟鶴山文化,“二梁不在大梁上”,六架平梁由橫 在大梁上的四架順梁承托,除了兩山墻內承重梁以外,其余四架平梁均錯出大梁,這也是顏廟結構的獨特之處,感受復圣文化魅力,領略元代建筑風格。
3.品味四八宴席,弘揚酒禮文化:親身體驗品嘗四八宴席。鄉飲就是因為鄉間盛行尊老敬賢的鄉飲酒禮而得 名。寧陽“ 四八”宴席及酒禮已有 2000余年的歷史,傳統的“四八”宴席屬 于純正的魯菜系,做工講究、風味獨特,以其特有的奇香異彩著稱于世,是魯菜的代表之一。品嘗民俗風味,感受飲食文化。
4.探尋剪紙技藝,傳承傳統文化:前往堽城鎮拜訪 21 項專利獲得者、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韓氏剪紙傳承人代表韓運水。了解剪紙文化并親身體驗并完成一幅剪紙作品。了解到每一幅剪紙作品的創作背景,如反映了不同的祖國風景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不同歷史節點,如盧溝橋事變、北京冬奧會、喜迎二十大等等。
- 發展鄉村振興,賡續紅色血脈:前往紅衛渠紀念園進行參觀學習。紅衛渠于1966年10月動工,在生產 力欠發達的六十年代,糧食緊張、物質短缺,華豐人民全憑人工,一錘一鏟、戰天斗地,開拓了紅衛渠。紅衛渠的修建意義不僅在于解決了農戶的用水難題, 更在于修建過程中勞動人民艱苦奮斗的不懈精神激勵著華豐鎮的子孫后代。
6.賡續勞動奮斗精神,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前往南良父村果園合作社進行參觀學習,南良父村修建的“一區一園一地” 的農業公園,集觀光、采摘、農事體驗、餐飲、垂釣為一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正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典例。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前往基地親自動手采摘蘋果,感受現代農業建設的魅力。
7.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 前往西韓村,參觀光伏發電基地了解鄉村振興,企業助農等在當地落實情況與發展戰略。據團隊了解,該地光伏管理 員是扶貧公益崗,可保障部分低收入家庭收入,還保障光伏更好地運營,一舉多得。采訪冷庫項目工作人員, 了解企業發展情況,政府整合扶貧資金,委托給企業,企業通過經營將利潤反哺到貧困村貧困戶進行分紅的好處。
8.探索企業新型技術,鑄就國家科創砥柱:前往了泰安晟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及泰山中聯水泥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學習。進入工廠內部進行參觀,并跟隨工作人員了解產業服務流程,問其產業的 經濟發展、難題阻力等問題。在汽車生產車間中,參觀車間流水線及專業的生產裝備進行汽車零部件產品的一系列的組裝、測試作業。在企業工作人員的講解下,解到這兩家公司均以技術創新為管理理念,持續加大了科研投入,實現了對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完成了汽車零部件和水泥的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生產, 實現了新時代的科技創新。
9.點亮希望之光,助力兒童成長:前往寧陽縣華豐鎮井泉村兩家希望小屋,圍繞學業輔導、愛心陪伴、生活 指導等實踐內容,走訪農村低保對象,農村殘疾人家庭,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并了解其生活情況。在華豐鎮鄉鎮干部的領導下,我們走進井泉村希望小屋,以 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為弱勢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問候孩子們的生活情況,引導 孩子們敞開心扉、表達自我。采訪各村村委會相關基層干部對排查農戶收入、“三保障”和 飲水安全狀況,剛性支出,以及在就醫、上學、就業、產業等方面存 在的實際困難和潛在風險落實情況。
(二)問卷調查的調研結果及分析
1.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內容的了解程度:調研結果顯示超一半的被調查者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內容是了解一些(52.6%)。其中,非常了解(24.7%)、不清楚(18.6% )、不關心(4.1%)。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還有少部分的被調研者并不清楚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內容。
2.認為導致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調研結果顯示被調查者認為貧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A.自然環境較差,例如耕地少,交通、農田水利等條件落后(67.0%);B.市場環境的迅速變化,例如農產品銷售難、不能有效對接市場(74.2%);C.缺乏有效的帶動與互動,生產活動嚴重分散(66.0%);D.人才缺乏,農村對各類資源的吸引力差(63.9%);E.農民自身能力問題,例如文化水平、技術水平等(48.5%)。
3.認為泰安市寧陽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困難的原因:A. 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不高(61.9%);B.交通及通訊不夠便捷(56.7%);C.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不夠(51.5%);D.剩余勞動力趨于老齡化(46.4%)。根據調研結果可知,被調查者認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困難的原因主要體現在科技創新、交通通訊、政策資金、勞動力等四個方面。
4.認為產業振興最重要的方面:調研結果顯示被調查者認為產業振興最重要的方面為展特色種植業(35.1%)和發展鄉村旅游,用文化帶動經濟發展(38.1%)。此外,還有5.2%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發展家庭手工業,21.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發展農產品加工。
5.對寧陽特色產品的宣傳和銷售方式:被調查者給予的建議是多種多樣的,其中A.主播帶貨推薦(62.9%);B. 當地政府領導人推薦(53.6%);C.購物軟件推送(56.7%);D.線下超市售賣(49.5%)。
6.對寧陽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感興趣程度:調研結果顯示近79%的被調研者對其感興趣。其中 非常感興趣(25.8%);感興趣(43.3%)。但是對于寧陽縣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狀況:有30.9%的被調查者認為可以很好地繼承與發展,有49.5%的被調查者認為有一定的繼承與發展,有19.6%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很好地繼承和發展。從調研結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數的被調查者對于傳統文化及傳統技藝是感興趣的,但認為他們沒有很好的繼承與發展。
7.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針對傳統文化與技藝的傳承,被調查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與看法。其中,A.有創意的廣告(66.0%);B.增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項目(74.2%);C.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尚雜志或報刊(56.7%);D.電視媒體的報道(53.6%);E. 瀏覽相關短視頻(55.7%)F.做一些與非遺相關的志愿活動(46.4%)。調研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新媒體的助力,擴大宣傳的渠道,從廣告、雜志報刊、電視頻道、短視頻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引流宣傳是必不可少的。
(一)本課題調研方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采用線上問卷調查和線下采訪結合的調查方式、分別選擇本校同學和當地居民及工作人員作為調查對象。
問卷從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程度、寧陽特色產品的了解程度,到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傳承非遺文化的具體措施,由淺入深、逐步推進,擬訂了明確表達被調查者意圖的問卷。同時,問卷調查采取線上匿名掃碼填寫的形式,有利于問卷的廣泛傳播與填寫,又能被調查者易于答復的效果。不僅如此,問卷調查共有97人參與,保證了調查數據的可靠性與準確性。在采訪調查的方面,團隊成員同時運用一些社會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以便與被采訪者更好地交流。在匯集調查資料及整理調查結果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使用計算機代替了手工操作,對問卷調查中的大量信息進行了準確嚴格的分類和統計,同時對匯總的資料和信息做出更深入的分析,以柱狀圖的形式將匯總的資料以理性化的數據表示出來,精確地反映調查結果。
(二)本調研成果的價值
為充分了解泰安市寧陽縣的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情況、大學生和當地村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關注度,以及傳統文化和技藝的繼承和發展情況,本團隊對寧陽縣鄉村振興情況和文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采取實地調查、交流座談相結合以及問卷的方式。從調研結果看,泰安市寧陽縣開展了轉型經濟、富民興縣的重要舉措,同時部署了寧陽縣文化旅游業的相關亮點工作。不僅如此,在此次調研中,團隊成員也了解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下,近年來鄉村的教育條件、環境改善、醫療水平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地提高。全縣鄉村變化明顯,鄉村振興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村鎮缺少青年勞動力、農產品銷售路線單一、旅游產業創新意識不到位等相關問題,須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與解決。
(三)本課題目前調研的局限性
本次調研團隊采取的是線上問卷調查的調研方式,可能存在有虛假的信息被收錄的情況,從而對調研結論產生影響。同時, 因時間限制團隊進行調研的時間只有兩周,時間相對較短, 實地走訪參觀的企業與項目較少,獲得的信息比較片面,無法做出全面的分析,因而所得出的結論也比較片面。 此外,由于此次調研的調研員都是學生,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獲得一些更 加有價值的信息,只能通過大 眾途徑獲得一些公開的信息,從而導致結論不準確。同時作為學生,本組調研員缺少與市場調研相關的專業知識,可能會對數據的處理與匯總產生影響。
(四)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1.問題:村鎮缺少青年勞動力,人才匱乏
建議:加大對當地青年返鄉創業的支持
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具有開闊的視野以及活躍的思維,他們了解市場 的需求,善于發現當地的發展方向,肯鉆研善學習有抱負,應將當地的機遇和 希望展現給當地青年,吸引當地青年返鄉創業,不單要依靠鄉愁和情懷,還要 依靠有力和溫暖的引才政策。
2.問題:農產品銷售路線單一,價格波動較大
建議: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引導村民將農產品銷售方式轉換成線上和線下同時銷售,在做好線下銷售的 同時,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抖音直播、淘寶直播、微信朋友圈等渠道銷售農產品, 使農產品的銷售不僅僅局限于線下銷售。與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相比,線上農 產品銷售模式一方面能夠為農戶節約大量的銷售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進一步 拓展農產品的市場,進而帶動中國農村地區經濟實現長期性的發展。并且農村 電商產業來幫助農產品快速傾銷,減少因為農產品滯銷的情況而造成的損失, 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
3. 問題:旅游產業創新意識不到位,開發模式相對單一 建議:堅持特色風情輸出自身文化
由于如今鄉村旅游業是重點振興產業,旅游業建設的數量較多,要想成功建 設旅游產業,就一定要把有明顯的和獨特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突出表現出來, 一個鄉村的脈絡在無形上體現的就是這個村落的歷史文化,它同時也是吸引各 地游客來到鄉村并產生情感的粘合劑吸引劑,更不用說是打開游客鄉村旅游體 驗大門的一把鎖了。另外,本質上來說游客來到鄉村本就是希望能夠體驗到其 他地方體驗不到的當地特色,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須把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生活形 貌突出表現出來,才能在發揮鄉村旅游功能上達到最高程度。
4.問題:剪紙行業缺乏吸引力,韓式剪紙面臨后繼無人的問題
建議:提高傳承人的薪資待遇,完善剪紙教育體系
傳統剪紙行業由于利潤少,受眾少,銷量差等問題,導致老一輩手藝人不愿 意制作、新一代青年人不愿意從事剪紙行業的傳承危機。在韓式剪紙的傳承與 發展中,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政府需要提高剪紙行業從事者的薪資 與待遇水平,可適當對剪紙行業從事者進行補貼,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剪紙 行業。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剪紙工藝的教育體系,打破傳統的口頭和經驗 傳授方式,培養專業的剪紙教育人才,完善剪紙文化教材,最終形成專業的剪 紙教育體系,培養更多的剪紙手藝人,才能促進剪紙發展經久不衰。
5. 問題:文創產品宣傳力度不夠,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建議:建立線上宣傳渠道,舉辦線下展覽活動
信息化時代,政府需要重視新興媒體的作用,借助互聯網平臺宣傳寧陽縣特色文旅產品。除了定期開展已有的電商直播以外,文化集散中心可開發多種宣 傳渠道,成立專業的新媒體運營團隊,開創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以及新浪微博, 借助專業視頻制作團隊與直播團隊制作高質量的文創產品宣傳視頻以及微電影, 不斷提高寧陽特色文創產品的知名度。此外,寧陽政府還可以充分發揮線上和 線下展覽館的作用,線上構建文創產品的介紹與展覽平臺吸引網友在平臺上了 解寧陽文化,線下擴建文創產品展覽館,定期舉辦展覽活動,不斷擴大寧陽特 色文旅產品的影響力。
在此次社會實踐的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入了解了泰安市寧陽縣的鄉村振興 戰略,親身體驗了寧陽縣的非遺文化以及傳統技藝。在本次調研中,團隊成員了解了泰安市寧陽縣的鄉村變化以及傳統文化的發展情況,同時針對寧陽縣農產品銷售路線單一、旅游產業缺乏創新、剪紙技藝繼承與宣傳困難等問題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法。同時此次調研結果也說明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擴大農村全面進步,促進農民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下一步,團隊將針對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和鄉村富民產業的發展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