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探索數字鄉村有效發展路徑,有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2022年7月7日至8月5日,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實踐調研團走進邳州市,以特色農產品銀杏全產業鏈為調研范本,實地走訪當地村民。該活動旨在了解邳州市特色電商發展歷程,探索數字化與智慧農村建設融合發展新路徑。
活動開始之前,商學院“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實踐調研團團隊成員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期待。團隊成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初步調研,實踐團隊依托“問卷星”平臺,向邳州、豐縣、沛縣、山東等周邊鄉村發放問卷,邀請邳州當地村民參與調研,通過隊員們的積極宣傳,共收回線上問卷281份、線下問卷20余份,共計300余份。有大量受訪者表示,團隊調查問卷制作比較貼合實際,通過調查問卷能將數字經濟助推鄉村振興問題反映到大眾眼中。
圖為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參觀電子“銀杏時光隧道”。
實踐團隊的第一站來到了銀杏博覽館,隨著媒體宣傳日益廣泛,姚莊村的旅游業發展越來越好。博覽館通過“銀杏時光隧道”、數字化祈福臺、互動展板等板塊介紹了銀杏在邳州的發展史,展現銀杏與邳州的不解之緣。在全LED包裹式“時光隧道”上,隊員們體驗了數字化版的銀杏大道的唯美四季,并在短短幾分鐘的多媒體影像中感受銀杏億萬年的歷史。在趣味工坊,通過動畫展示銀杏果的生產流程,互動結束時真的掉出銀杏加工產品,不僅讓大家都能看懂,而且還有十足趣味,仿佛親臨銀杏加工廠一般。團隊成員們紛紛感慨于“銀杏之鄉”的魅力,大呼震撼,同時認可于數字化展廳為弘揚當地的特色人文、歷史文化、創造經濟、改善民生帶來的巨大效能。目前,在鄉村振興戰略及生態產業的支持下,姚莊村的旅游業正在加速發展,不僅帶動生活質量的提升,更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為實踐調研團隊成員與數字化展板互動體驗銀杏果生產過程。
鐵富鎮姚莊村是全國著名的銀杏之鄉。然而,疫情對當地旅游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疫情爆發后,大部分游客不再考慮出行,各地的特色產品銷售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銀杏產業缺少向外界傳播的渠道,對于我們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邳州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栗森動情的說,“目前由傳統銷售模式向線上銷售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電商模式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完善”。
實踐調研團成員向村民們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走訪調研。隊員們走進村民家中,與村民們開展了面對面的交流。主要對近年來鄉村的變化、數字經濟帶來的影響和對鄉村振興的建議幾個方面進行了提問。在走訪過程中實踐隊員發現,邳州鐵富銀杏苗木市場是全國最大的銀杏苗木交易市場,年銷售額30億元;每年銀杏葉產量2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1/3。銀杏產業作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主要路徑之一,吸引大批人才回流助力,因地制宜開辟獨特的產業發展路線。自從數字化銷售模式與銀杏結合之后,村民們對于村子未來的發展有了更為清晰的目標與方向,他們積極的學習線上直播的技能,從平臺規則、活動報名技巧等基礎開始了解。村民們都十分感慨,銀杏產業與數字化經濟的結合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電商模式的開辟不僅促進了外地人民對邳州特色文旅的了解,同時增加了村內所生產銀杏特色產品的銷售額,為村民就業、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村民們也從傳統的賣樹到“賣園藝”,做大銀杏綠化栽植產業;從以前賣銀杏果、銀杏葉到賣銀杏加工產品,做強了銀杏深加工;從賣加工到“賣風景”,做優銀杏文化生態旅游,打造了邳州鐵富特色名片。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向村民奶奶采訪時場景。
銀杏產品作為邳州代表商品具有全國銷售市場,但在疫情時期人員流動程度大幅度減少,該產業也很難再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繼續發展。因此,為帶動當地農村產品產業,鄉村數字化建設就成了姚莊村進一步的發展方向。
圖為“時光超市”內采訪伯伯畫面。
鐵富鎮的成功是邳州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倡議的提出,邳州市產業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將原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融合延伸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實現人民致富。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從世界各地趕來,只為赴一場邳州銀杏之約。邳州市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農旅融合路徑,結合鄉村特色實現鄉村新發展。未來,邳州市將繼續加快建設步伐,全力開啟新時代,實現美麗經濟的新常態。在調研結束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數字“下鄉”,幫助鄉村特色產品“走出去”,縮小了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縮小城鄉差距、提升城鄉協調發展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通訊員 朱卿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