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聯合頒布的“素質教育”相關政策,同時豐富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的大環境下孩子們的暑期生活。7月24日,蘭州交通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童心向黨,少年飛揚”燃夢志愿服務團隊為臨洮當地小學生開展了“云支教”三下鄉活動。將傳統文化和課堂緊密結合在一起,開展了趣味數學課、折紙課、文化遺址講堂。讓同學們感受文化魅力,從文化中尋找智慧。
趣味數學,共游數學之海數學不只是數字、方程和公式,還是無數飽含趣味的巧思妙想和文化底蘊。實踐隊員之間經過討論,決定避開較為枯燥復雜的奧數類問題,選取了生活中常談到的“日期”作為主題,講授有關“日期”的數學文化知識。課上,劉偉通過講述古代的太陰歷法是根據月亮來確定一年及相關節氣,而現代使用的陽歷是根據太陽來確定的。并重點強調:“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仍按陰歷來推算,陰歷和陽歷都會并行不悖,一直流傳下去。”之后引出關于日期推算問題的思考,并邀請同學們各抒己見。之后提出了用推算法、畫日歷等方法用于巧解“日期問題”。
將數學和文化相結合,在數學中尋求傳統文化,探索發掘數學王國的奧秘。實踐隊隊員劉偉帶領同學們巧解“日期”問題,其中推算法結合了上一節課所講的“余數除法”知識點,溫故知新,引導同學們將知識學融合貫通,也在問答互動中引導孩子們擺脫對數學這門學科固有的畏懼感。
指尖藝術,巧手創意生活藝術創作能力是“美育”政策強調的青少年一代需具備的重要素養.為了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實踐隊開展了一節妙趣橫生的折紙課。同時也根據所對接同學們的年級分布情況準備了美術類相關的簡筆畫速成課。實踐隊隊員蘇引弟鼓勵孩子們積極動手嘗試,從裁剪紙張,步驟演示開始親身體折綠馬的制作過程,中途難免有困難之處,同學積極詢問,實踐隊隊員耐心解答。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步步的操作中,一個個小巧的折紙綠馬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因此,同學們的興趣也得到激發,開始主動嘗試其他有趣地折紙——千紙鶴,小船等.
隨后是實踐隊隊員孫冰燕的簡筆畫速成課,在課上她以“手持綠‘碼’”主題為例,講解了簡筆畫的設計布局方法,旨在為同學們提供更多的簡筆畫畫工技巧。
特色彩陶,重溫華夏文明為了讓同學們對臨洮縣當地文化遺址進一步得到認識,實踐隊決定開展彩陶文化魅力的課堂。實踐隊隊員張國強為本次課程的主講人,他通過“馬家窯文化知多少”“彩陶文化大賞”以及“你說我答”“暢所欲言”互動環節帶領同學們重溫馬家窯文化,主講人在一開始先拋出了一個問題:“馬家窯遺址在哪里?”,并通過一張地圖介紹了馬家窯遺址的分布地。隨后,主講人張國強介紹了馬家窯的歷史,通過一個的視頻和簡短而又精煉的文字介紹,給大家介紹了刻畫具體生動的石嶺下彩陶,造型秀健大方的半山型彩陶,富含精美圖案的馬廠型彩陶。通過視頻,同學們看到各種文創產品,感受到馬家窯文化和現代產物的巧妙結合,體現出彩陶文化的魅力。課堂上時不時傳出一聲聲“哇”。
互動環節中,同學們踴躍參與并積極發言。在你問我答中,主講人張國強首先通過搶答的方式,拋出與馬家窯文化有關的十個問題,如“馬家窯彩陶有哪些形狀”“馬家窯文創產品知多少”等讓同學們在緊張刺激的搶答游戲中進一步加深對馬家窯文化的了解,隨后,主講人依次對這十個問題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同學們紛紛表示學到了許多新知識,開拓了自己的眼界。在暢所欲言環節開始之前,主講人張國強拋出幾個問題:“為什么要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對于普通人來說有什么作用”“保護文化遺產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有什么作用”“失去了文化根基會怎么樣”,通過這四個循序漸進且有聯系的問題引發同學們的深入思考,同學們隨后積極發言,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通過這一次的云上課程,同學們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文化遺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團隊成員們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制作授課PPT等環節對于文化遺產也有了細致深入的感悟。盡管資源有限,但通過這次線上課程,同學們還是享受到了一場視聽盛宴。團隊成員表示也希望通過像這樣的課程,讓兒童和青少年群體認識到文化遺產,不僅要保護它的物質性,更要學習它的精神性和文化性,將這項文化遺產和本身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價值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