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合肥工業大學“玉韻郟邑”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姚莊鄉政府采訪當地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沙峰,并在其帶領下參觀金鑲玉展示館,深入挖掘金鑲玉這一非遺傳承的獨特文化價值。
圖為展示館所攝金鑲玉照片。曹煜敏 攝
姚莊回族金鑲玉制作技藝肇始于明代,因姚莊回族鄉作為萬里茶道核心驛站的特殊區位而孕育,圖案多取"福祿壽喜""龍鳳呈祥"等傳統吉祥元素,象征"金玉良緣",兼具端莊雅致的中國玉文化特質,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團隊成員就有關金鑲玉的發展問題、前景、相關政策等方面展開采訪。針對金鑲玉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沙書記強調“僅僅引進來還不夠,重要的是走出去,不然就猶如井底之蛙。”因此鄉政府致力于以更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年輕人所樂于接受的方式將金鑲玉傳播出去,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產品及商業價值。且金鑲玉面臨品牌不強、專業化程度不高、運營模式傳統以及宣傳思維僵化的問題,鄉政府采用將新興融入和校企合作的方式,試圖破局。
圖為采訪沙峰書記照片。張夢 攝
值得一提的是,沙書記表示非常歡迎當代大學生們參與到金鑲玉非遺傳承的相關產業中,當地政府依托國家級非遺項目建立金鑲玉展示館,打造中小學生金鑲玉教育基地和大學生實習創作工作實驗室,“只有這樣才能為金鑲玉非遺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注入新的血液,迸發出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蓬勃力量。”
圖為金鑲玉展示館照片。劉瑞琳 攝
采訪結束后,團隊在沙書記帶領下驅車前往郟縣金鑲玉展示館。實踐隊員們首先參觀了金鑲玉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根脈,透過這些文字,隊員們感受到了金鑲玉技藝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隨后實踐隊步入金鑲玉展廳,玉的溫潤融著金的璀璨,在金鑲玉精致的紋路中,隊員們領會到匠人們巧奪天工的技藝。參觀過程中,沙書記向團隊成員介紹道,郟縣縣、鄉兩級政府和縣文旅局,堅持“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推行政策性扶持與生產性保護相結合的工作戰略,協助培養傳承人,指導成立公司,建成展示館1個,旨在為金鑲玉傳承發展賦能,帶動當地發展。
聆聽著沙書記的耐心介紹,參觀著金鑲玉的精益成品,團隊成員逐漸意識到金鑲玉文化的興起絕非偶然,是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結果。金鑲玉文化不僅有助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還能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