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色彩里的童心綻放:植光·園夢支教隊用畫筆點亮鄉村課堂
七月的馮橋鎮,暑氣正盛,鑫華小學的教室里卻因一場特殊的課堂而洋溢著別樣的活力。7月9日,“植光·園夢”支教隊的志愿者們帶著顏料、畫筆、素面扇子與石膏娃娃走進校園,用一堂充滿創意的彩繪課,為鄉村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想象世界的大門。
課堂上,整齊排列的雪白雪白的折扇與憨態可掬的石膏娃娃(小熊、小兔造型居多),在孩子們眼中成了最神奇的“畫布”。支教隊員們沒有設定固定的模板,只是鼓勵大家“隨心所欲地創作”——想讓扇面上出現什么,想給石膏娃娃搭配怎樣的色彩,全由孩子們自己決定。
于是,空白的扇面漸漸熱鬧起來:有的被暈染出蹦跳的小鹿、游弋的小魚,仿佛藏著一整個生機勃勃的動物樂園;有的則繪上了林間穿梭的松鼠、枝頭鳴唱的小鳥,一筆一劃間都是對自然的細膩觀察。而那些素凈的石膏娃娃,也在孩子們的巧手下換上了“新裝”:有的穿上黃黑相間的條紋衫,化身“森林小衛士”;有的被涂上紫耳朵、橙裙擺,成了“會變魔法的小精靈”;還有的被點綴上星星、愛心等元素,每一處色彩都藏著天馬行空的想象。
志愿者們始終扮演著“陪伴者”的角色,只在孩子們需要時遞上紙巾擦去手上的顏料,或是幫忙調和難以搭配的色彩。他們深知,對小孩子而言,這樣的藝術課堂不僅是技巧的傳授,更是讓天性自由釋放的契機——在這里,“畫得像”從不是標準,“畫得開心”才是核心。
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然流逝,當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時,沾著顏料的小手與笑彎的眉眼,成了這個夏日最動人的風景。扇面上的動物仿佛在微風中活了過來,石膏娃娃的色彩在陽光下閃著靈動的光,每一件作品都獨一無二,承載著純粹的童真。
這份由色彩串聯起的相遇,或許不會留下驚天動地的痕跡,卻在孩子們心里播下了一顆關于美與創造的種子。正如支教隊員所說:“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畫筆和顏料,更是想讓他們知道,每個人的想象都值得被看見,每份童心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色彩。”
七月的風掠過校園,帶著顏料的清香與孩子們的笑聲飄向遠方。這堂普通的彩繪課,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著教育的溫度——當色彩遇上童心,當陪伴撞上熱愛,便能在鄉村的土地上,開出最溫柔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