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亦要鑄魂,文化振興是根本。7月8日上午,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院“領航”黨建工作室赴古藺“四渡赤水,健康鄉行”鄉村振興實踐隊,走進瀘州古藺縣童伴之家,以“童聲朗朗頌家國,巧手纖纖塑山河”為主題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實踐隊深挖本土紅色資源,通過問答互動、詩詞共讀、英雄宣講、繪畫創作等形式,在孩子們心中厚植愛國情懷,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圖為實踐隊員在童伴之家開展紅色教育活動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亦要鑄魂,文化振興是根本。7月8日上午,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院領航黨建工作室赴古藺“四渡赤水,健康鄉行”鄉村振興實踐隊,走進瀘州古藺縣童伴之家,以“童聲朗朗頌家國,巧手纖纖塑山河”為主題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實踐隊深挖本土紅色資源,通過問答互動、詩詞共讀、英雄宣講、繪畫創作等形式,在孩子們心中厚植愛國情懷,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紅色故事入耳,革命精神潤心
活動伊始,紅色文化宣講員郭欣汝以“長征路線知多少”“家鄉有哪些英雄”等問題引發熱議,孩子們稚嫩的分享為課堂鋪就共情底色。隨后,她聚焦本土,講述古藺英雄陳紹清的故事:長征路上,他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處處可見其奮勇身影,尤其在瀘定橋一役中,不顧生死救下受傷戰友。孩子們屏息聆聽,在歷史細節中觸摸革命溫度,感悟先輩舍生取義的精神。
▲圖為郭欣汝正在講解長征故事
多元形式賦能,紅色基因扎根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激昂旋律響起,民族音調與長征敘事交織,將孩子們帶回烽火歲月。緊接著,宣講員帶領共讀《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鏗鏘詩句與清亮童聲相融,鋪展長征壯闊圖景。
▲圖為實踐隊員和孩子們在觀看“四渡赤水”視頻
實踐環節中,隊員們引導孩子們將感悟繪入畫中,一筆一劃勾勒紅軍形象,讓紅色記憶從“聽”到“畫”、從“共情”到“實踐”,實現精神傳承的二次賦能。活動尾聲,孩子們高舉小手宣誓:“我是中國小娃娃,愛祖國,愛家鄉,助他人,學本領!”稚嫩誓言里滿是對英雄的敬仰。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指導孩子進行繪畫
此次活動中,實踐隊以多元形式串聯古藺紅色資源,讓長征精神在孩童心中扎根。作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隊員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以紅育人、以文化鄉”的答卷,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持久紅色動能。
文:王言言 張瀅 李欣欣 曾堰
圖:鐘海欣 陽樂樂
學校:川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