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為目標,6月28日早晨赤壤新禾實踐團奔赴乾塘鎮南寨村,開展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專題調研活動。團隊通過系統性的實地考察、專業性的座談交流、沉浸式的農事體驗以及直播推銷助農產品等多元形式,深度探究鄉村振興發展現狀,為當地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以青春智慧助力鄉村振興藍圖繪就。
一、產業調研:探尋融合發展新路徑
實踐團首站抵達荷花大世界,映入眼簾的是千畝荷塘的壯麗景觀,碧綠的蓮葉層層疊疊,與天際相接,盡顯“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絕美意境。在產品展區內,琳瑯滿目的農特產品有序陳列,蓮藕粉絲、蓮藕淀粉等特色產品整齊擺放,每一件展品都凝聚著當地村民的智慧與汗水,生動展現著鄉村產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團隊成員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憑借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條不紊地架設起直播設備,準備電商助農活動。他們計劃化身“帶貨主播”,通過鏡頭向廣大網友展示南寨村特色農產品的魅力,詳細介紹產品的原料來源、制作工藝和獨特口感,努力為鄉村特產搭建起更廣闊的銷售平臺,助力優質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市場。
當日下午,一場聚焦鄉村振興的專題座談會在乾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召開。實踐團與負責人林主任圍坐一堂,圍繞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展開深入交流。會上,雙方就南寨村目前的產業基礎、文旅資源優勢、農業發展特色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對產業融合發展的認識,為后續實踐活動明晰方向。座談會著重討論了后續行程安排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強化安全保障措施,同時就近期臺風天氣對蓮藕產量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科學研判與分析。
圖為林主任與赤壤新禾實踐隊開展座談會。杜鈺橋供圖
二、農事體驗:感受農耕文化魅力
6月29日清晨,實踐團來到藕田,開啟農事體驗活動。乾塘鎮地處鑒江出海口,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水網密布的自然環境,也讓這里獲得了“蓮藕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當地通過舉辦荷花旅游文化節,有效推動了蓮藕產業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圖為赤壤新禾實踐隊隊員助農摘藕。何飛燕供圖
踏入藕田,隊員們立刻感受到了農耕勞作的艱辛。冰冷的淤泥沒過膝蓋,每前進一步都十分艱難,腐葉與青苔的氣息縈繞四周。但在藕農的耐心指導下,隊員們從零開始學習辨識藕節紋路,掌握采藕的技巧與力度。經過不斷嘗試與摸索,大家終于成功將完整的蓮藕從淤泥中拔出水面。休息間隙,藕農們分享了區分粉藕與脆藕的實用方法,以及蓮藕的多樣烹飪方式,讓隊員們對蓮藕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據悉,今年乾塘鎮的蓮藕長勢良好,產量可觀,為當地農戶帶來了穩定且可觀的收入,也讓大家看到了特色農業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圖為赤壤新禾實踐隊隊員與乾塘農韻農貿商行負責人合影。何飛燕供圖
三、直播帶貨: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農事體驗的間隙與結束后,隊員們迅速切換至直播工作狀態。經過前期充分準備,直播組成員以專業姿態面對鏡頭,以熱忱的語調推介產品。直播期間,她們手持番薯粉、蓮藕粉絲等特產,細致展示其質地與色澤;為直觀呈現產品天然特性,更將細膩的番薯粉涂抹于面部展示其細膩。即便長時間講解導致嗓音沙啞,隊員們仍保持耐心,結合藕田勞作的切身體會,生動詮釋農產品從田間到產品的品質保障。憑借真實場景與真摯表達,直播成功吸引網友關注,觀眾人數超1.1萬,直播點贊數高達8.8萬,切實助力鄉村特產拓寬銷售渠道。

圖為赤壤新禾實踐隊隊員直播帶貨。龍觀銘供圖
四、實踐收獲:青春與鄉村共成長
實踐活動讓赤壤新禾實踐團的隊員們收獲滿滿。從田間勞作時切身感受農耕的不易,到實地調研時對鄉村發展現狀的真切體會,隊員們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大家深刻意識到,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充分依托當地特色資源,挖掘產業潛力,又需創新發展思路,緊跟時代步伐;既要傳承和弘揚傳統農耕文化的精髓,留住鄉村的根與魂,又要積極融入現代發展理念,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結語】赤壤新禾實踐團的探索與行動仍在繼續,團隊將持續深入調研,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結合乾塘鎮南寨村實際情況,為當地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與方案。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青年學子正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賦予的使命擔當,用青春的熱情與智慧,助力鄉村振興,讓青春之花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絢爛綻放,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