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合肥工業大學“青衿同契,星路長明”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合肥市春雨心智障礙者家長支援中心(以下簡稱“春雨”),開展實地調研以及志愿服務活動。
調研過程中,“春雨”負責人胡曉花向實踐團隊詳細介紹了春雨組織成立的初衷、發展歷程以及所產生作用和影響。“春雨”區別于目前社會上針對孤獨癥等智力障礙群體的干預機構,它是一家為心智障礙孩子家長提供服務的公益性組織,圍繞家長需求開展活動,為孤獨癥孩子提供從確診到成年再到養老信托探索的全生涯服務。一家長提到,有別于春雨,現在市面上其余的干預機構,主要聚焦于小齡孤獨癥患者的長期康復,大齡孤獨癥患者由于已經超過最佳治療康復時間而被忽略,同時社會上人群對此類群體還存在對其污名化的認知。“春雨”采用圖畫等藝術療愈方式一方面助推此類群體的康復,一方面通過簡單機械技能培訓引導他們習得一些基本技能,通過重復性工作實現這類群體的基本社會功能。

圖1/志愿者在輔助孤獨癥孩子繪畫
圖2/“春雨阿甘畫室”
此外,“春雨”作為家長支援中心也關注孤獨癥群體家長的精神壓力,漫長的陪伴和康復之路讓很多孤獨癥群體的家長心力交瘁,甚至精神崩潰。胡曉花說,在“春雨”,我們這些家長會抱團取暖,相互鼓勵和扶持,療愈孩子的同時也療愈自己,做到真正的內心強大,將幫助孤獨癥群體作為一個事業去實現。
團隊成員親身走進志愿課堂中,在輔助孩子們繪畫或是擊鼓的同時體驗課程設計的意義,在與孩子們的互動中感知他們的世界。一位實踐團隊成員表示能夠參與到這群特殊孩子的活動當中,我感慨良多,我看見了星星孩子們的純真和無邪,又體會到了家長們的無奈和心酸,這些活動的開展也如“春雨”般滋潤著每一個星星的孩子們。
圖3/孤獨癥孩子和志愿者在熱身
圖4/孤獨癥孩子在非洲鼓課堂
圖5/志愿者在“春雨”
在活動結束后,胡曉花和團隊成員進行了會議沙龍,她提到由于孩子群體的特殊性,在過往多年的探索與嘗試中,她意識到“春雨”需要更多大學生志愿者力量的加入,志愿服務不僅是大學生思想覺悟的提升和實踐能力的鍛煉,也是“春雨”能夠作為非盈利性家長支援中心走得遠、走得穩的基礎保障。
圖6/會議沙龍(右一為胡曉花女士)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讓實踐團隊成員深切感受到了“春雨”在助推大齡孤獨癥康養問題上起到的積極作用,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投身相關志愿服務領域的熱情和信心。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積極宣傳和推廣“春雨”的成功經驗,為推動我國大齡孤獨癥康養問題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