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長安香坊遺韻,悟香道人文哲思 —— 河南科技大學大軟件學院傳承團文化探尋記
河南科技大學學子探秘長安香坊解碼千年香文化傳承密碼
2025年7月2日,河南科技大學軟件學院“香傳三都,文化鑄魂行”實踐團走進西安市仁村長安香坊,在沉香裊裊中開啟傳統香文化調研之旅。實踐團成員通過制香工藝體驗、香文化專題課堂及互動交流,深度感受非遺技藝的當代生命力。
香坊探秘:傳統制香工藝的匠心呈現
調研初始,團隊成員緊隨匠人腳步,深入探秘傳統制香工藝。在沉香木的甄選環節,匠人指尖輕叩木料,以多年經驗辨別其密度與香氣層次,如同伯樂相馬般,只為尋得最優質的原料。研磨配伍時,各種香料在石臼中交融,匠人精準把控比例,每一次搗研,都似在譜寫香料間的和諧樂章。窖藏發酵則是一場時光的魔法,密封的陶甕如同沉睡的精靈,在幽暗之處醞釀著神秘力量,匠人耐心等待,靜候香料在時光中升華蛻變。
試聞環節堪稱一場嗅覺盛宴。纖細的線香點燃,裊裊青煙升騰而起,似靈動的舞者在空中舒展身姿。沉香的香氣醇厚濃郁,仿佛承載著歲月的沉淀,讓人仿若置身古老的閣樓,細品一壺陳年佳釀;冬之蘭的氣息清冽純粹,恰似山澗清晨的第一縷風,裹挾著晨露的清涼,沁人心脾;乳香散發著甘甜的芬芳,宛如春日繁花盛開,甜蜜而美好,令人沉醉其中。團隊成員們在這氤氳香氣中,沉浸式領略到香文化的獨特韻味與深厚底蘊。

香道課堂:從技藝傳承到人生哲思的深度啟迪
長安香坊第四代傳承人李泉大師以“香道即人道”為題開講,儒雅身影立于裊裊香霧間,宛如文化長河中的引航者。他先是深入淺出解讀香材分類,從沉檀龍麝的珍貴到草本香料的清雅,每一種香材的特性在他口中都鮮活起來;剖析制香工藝時,將古法技藝的精妙之處娓娓道來,從選材、研磨到成型,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
講解深入,李泉大師將話題引向“君臣佐使”的配伍理念。他說,一味主香為“君”,奠定香氣基調;輔香為“臣”,調和增益;“佐使”之材則平衡諸味,這不僅是香料的搭配,更是包容協作的人生哲學。就像一個團隊、一個社會,每個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方能成就和諧之美。他還援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箴言,闡釋香文化歷經千年傳承沉淀的厚重,每一次制香、每一縷香氣,都是古人智慧與精神的延續。
互動環節中,成員們圍繞“如何傳承香文化”等問題踴躍提問,李老師結合自身十年制香經歷耐心解答:“傳承不是守舊,而是讓古老智慧在創新中煥發新生。”實踐團成員在感悟中寫道:“香道的‘和’文化,教會我們在快節奏時代保持內心的沉靜。”這場知識與思想的碰撞,讓成員們對傳統文化的魅力有了全新思考

合影留念:定格文化傳承的青春印記
活動最后,實踐團成員與李老師及制作工人在“長安香坊”牌匾前合影留念。鏡頭中,身著現代服飾的青年學子與傳統工裝的匠人并肩而立,手中捧著剛制作完成的線香與香牌,“香傳三都・文化鑄魂行”的紅色橫幅與古坊建筑相映成趣,定格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傳承瞬間。

“當看到成員們能準確辨別二十余種香料,討論用科技手段創新香具時,我們看到了文化傳承的新可能。”實踐團領隊表示,后續將依托專業優勢為長安香坊設計數字化香文化展示方案,讓更多年輕人感受非遺魅力。離開香坊時,暮色中的線香仍散發余韻,這場實踐讓成員們不僅掌握了“辨香、制香、品香”的技藝,更在心中埋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
作者:河南科技大學軟件學院三下鄉團隊 來源:河南科技大學軟件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健康知識進鄉村 急救技能護平安
- 7月5日“救”在身邊,醫暖蔡山團團深入蔡山團村開展“送健康到農家”專題活動,通過入戶宣講與實操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為村民送去實用的
- 07-05
- 厚植愛國情懷,踐行文明新風
- 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新時代文明筑夢實踐服務隊來到汝州市中原軍政大學舊址,探尋當年中原軍政大學師生在汝州學習戰斗的故事。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