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至26日,滁州學院“赴鳳陽小崗村,青春同行實踐調研”小分隊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史料研習等形式,重溫“大包干”壯舉,緬懷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在紅色熱土上汲取奮進力量。
探訪“大包干”發源地:觸摸中國農村改革第一印記
實踐團首站來到“大包干紀念館”。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按下紅手印,首創農業“大包干”責任制,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在講解員動情講述中,隊員們通過泛黃的契約文書、復原的茅草農舍,深刻體會到當年農民“貼著身家性命搞改革”的艱辛與魄力。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走訪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 閔濟攝
“紅手印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人民首創精神的象征。”團隊隊長崔同學在參觀后感慨,“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傳承這種突破陳規、實事求是的改革智慧。”
追尋沈浩足跡: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答卷
在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實踐團通過200余件實物資料,系統學習了這位“人民好村官”的感人事跡。2004年,沈浩放棄省城工作扎根小崗村,帶領村民修路架橋、發展現代農業,用六年時間使村集體收入增長30倍,最終因積勞成疾倒在工作崗位上。
“他床頭貼著‘小崗的藍圖’,抽屜里裝著沒吃完的藥,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讓我們淚目。”隊員丁同學在日記中寫道。座談會上,曾與沈浩共事的老黨員嚴金昌動情回憶:“沈書記總說‘只要小崗能發展,我愿做一塊鋪路石’,他用生命踐行了承諾。”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參觀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 閔濟攝
對話新時代小崗:青春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實踐團走進“當年農家”院落,與返鄉創業青年座談。95后新農人周先生分享:“現在村里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我們通過電商把‘小崗’品牌銷往全國。”隊員們還參與葡萄園農事體驗,調研“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成果,見證改革精神在新時代的延續。
帶隊教師江老師表示:“這次實踐既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希望青年學子將小崗‘敢于創造、敢于擔當、敢于奮斗’的精神帶回校園。”
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小崗村的故事仍在續寫。實踐團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制作微紀錄片《小崗青春對話》,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改革故事,讓更多青年讀懂中國農村變革的密碼,在祖國大地上書寫屬于新時代的“紅手印”。
(通訊員:崔海翔,萬楊攝影:閔濟,丁俊秋)
2025年6月26日于安徽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