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江西農業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微光‘童’行”志愿服務隊深入贛州市大余縣池江鎮楊梅村,以“挺膺擔當勵青春,‘童’行筑夢繪新篇”為主題,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激昂的少先隊隊歌聲中,孩子們稚嫩而堅定的歌聲在教室回蕩。志愿者們悉心指導,引導大家感悟歌曲蘊含的愛國情懷與奮斗精神。唱至“我們都是追夢人”時,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光芒,對未來的憧憬愈發清晰。歌聲如炬,點燃希望,照亮成長之路。
實踐隊員們正在和小朋友們挑選合唱歌曲 符佳寧 攝
6月30日上午,江西農業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張高亮一行深入大余縣楊梅村實踐一線,親切看望慰問“三下鄉”隊員,現場觀摩趣味課堂教學,并為楊梅村小學留守兒童贈送文具及農大特色文創用品。“要善用‘童言童語’講透專業知識,甘當照亮成長之路的‘微光’。” 張高亮勉勵青年學子,實踐當深扎根、向上長,既要在鄉土課堂播撒知識的種子,更要向廣闊田野輸送技術的智慧,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他特別強調,要堅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將專業所學轉化為服務基層的實效。隊員們深受鼓舞,紛紛表示將扎根基層,把青春力量融入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
張校長與實踐隊員和小朋友們合照 羅強 攝
針對暑期安全,實踐隊員開設防溺水專題課,活用動畫視頻、互動問答等形式,寓教于樂,助力孩子們熟記“六不準”安全準則。朗朗上口的防溺水歌謠齊唱,將安全意識深植童心。同時,發揮專業所長,志愿者帶來生動糧食安全教育課。紀錄片《一顆種子的傳奇》開啟“稻變飯”的生命之旅,啟迪思考;隨后深入淺出解讀全球糧食形勢與勤儉節約重要性,引導領悟守護“大國糧倉”的時代責任。莊重的承諾儀式上,孩子們鄭重簽下姓名,稚嫩筆跡力透紙背,立下踐行美德的堅定誓言。
實踐隊員正在和小朋友講解防溺水和糧食安全知識 賴清瑩 攝
手持京劇臉譜模型,志愿者向孩子們講解著“紅表忠義,黑寓剛正”的色彩密碼。孩子們興致盎然,紛紛拿起彩筆,在臉譜模型上精心勾勒、大膽填色。有的將臉譜涂成鮮艷的紅色,詮釋忠義;有的則揮灑五彩斑斕的筆觸,盡顯靈動活潑。不一會兒,一張張充滿童趣與創意的臉譜便在孩子們手中誕生。通過親身體驗臉譜繪畫,孩子們不僅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樂趣,更在潛移默化中領悟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讓優秀傳統文化在童心中生根發芽。
實踐隊員們正在指導小朋友們進行臉譜創作 賴清瑩 攝
從紅色鑄魂、文化潤心到安全護航、節糧育美,志愿者們以青春播撒火種。實踐隊員將以此為新起點,牢記“深扎根、向上長”囑托,聚力打造“鄉村教育+科技助農”長效基地,引領青年以專業之能服務鄉村,讓點點“微光”匯聚成閃耀贛鄱的青春星河。
供稿:李道翔 金睿 羅強
供圖:符佳寧 賴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