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發鄉村孩子們學習普通話的熱情,河南城建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音正行遠 —— 同音共行推普實踐三下鄉團隊,于6月29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鎮肖老莊村開展推普活動時,巧妙地將傳統游戲 “貼燒餅” 與普通話學習相結合,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充滿歡樂與知識的趣味之旅。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先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 “貼燒餅” 的游戲規則。“這個游戲需要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兩兩一組前后站立,扮演‘燒餅’……” 志愿者用清晰、生動的普通話講解著,孩子們專注地聆聽,不時點頭回應。為了讓游戲與推普緊密相連,志愿者特別規定,游戲過程中無論是喊出 “開始”“快跑”,還是被追逐時的求救,都必須用標準的普通話表達。隨著志愿者一聲響亮的 “游戲開始!”,孩子們迅速行動起來。扮演 “獵人” 的孩子用標準的普通話大聲喊著,向 “燒餅” 們發起 “進攻”;被追逐的孩子一邊快速奔跑,一邊用普通話急切地喊著 “救命”“快讓我貼”。當成功貼到另一組 “燒餅” 時,孩子們還會興奮地用普通話分享自己的 “勝利經驗”。在激烈的追逐與歡樂的笑聲中,“四”“十”“追”“逐” 等容易發音混淆的字詞,在一遍遍的呼喊中,被孩子們逐漸讀準。
圖為二年級小朋友玩“貼燒餅”游戲轉圈圈的歡樂場景 周江楠攝
圖為志愿者喊“二”,小朋友們兩兩組合扮演燒餅緊緊相擁的激烈場面 周江楠攝

圖為小朋友聽從志愿者口令有序進行“貼燒餅”游戲的場景
游戲間隙,志愿者們還會引導孩子們回顧游戲過程,用普通話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剛才跑得可快了,差點就被抓到啦!”“這個游戲太好玩了,我還想再玩一次!”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用普通話表達,雖然發音還稍顯稚嫩,但每個字都充滿了自信與熱情。
“貼燒餅” 游戲結束后,孩子們依然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而普通話的學習也在無形中得到了強化。此次將傳統游戲與推普活動融合的創新嘗試,不僅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對普通話學習的濃厚興趣。河南城建學院生科學院推普實踐團將繼續探索更多寓教于樂的推普方式,讓普通話之花在鄉村大地綻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