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潤童心,法護幼苗長
——湘大法科學子赴天源星城幼兒園調(diào)研宣講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6月28日,湘潭大學法學學部團委、學生會非遺法律保護宣講團聯(lián)合芙蓉街道黨工委、中建優(yōu)街第一聯(lián)合黨支部及五局志愿者,走進常德市天源星城幼兒園,在童真與非遺的碰撞里,開啟一場非遺文化浸潤之旅,讓古老技藝在幼兒心間萌發(fā)生機。
非遺啟智,古韻潤童心
活動伊始,宣講團成員化身“非遺講師”,隊員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色彩鮮艷的圖片,為孩子們打開了解常德非遺文化的窗口。從針法精妙、圖案精美的桃源刺繡,到線條流暢、寓意吉祥的剪紙藝術(shù);從氣勢恢宏、團結(jié)奮進的龍舟競渡,到蘊含東方智慧的象棋博弈……一項項扎根中華大地的非遺,化作可聽、可看的故事。在互動問答中,孩子們踴躍舉手,好奇追問“刺繡圖案有什么寓意”,傳統(tǒng)文化與童真思維碰撞出奇妙火花。
繩藝傳情,體驗悟非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非遺是民族文化根系。翻花繩游戲環(huán)節(jié),志愿者化身“技藝傳遞者”,演示“雙船渡河”“降落傘”等經(jīng)典造型。孩子們圍坐成圈,專注模仿,從生疏到熟練,一根根彩繩化作靈動圖案。

歡聲笑語中,非遺技藝從書本走向現(xiàn)實,從“書本符號”,變成能觸摸、能創(chuàng)造的真實體驗,在歡聲笑語里完成文化傳承的“接力”。
太極習練,剛?cè)岢形浠?/strong>
伴隨著舒緩的古典音樂,太極教學正式展開。志愿者以“起勢如松立,云手似水流”的口訣,帶領(lǐng)孩子們學習基礎(chǔ)招式。一招一式間,孩子們模仿“白鶴亮翅”“野馬分鬃”,在剛?cè)岵娜ㄖ懈惺軅鹘y(tǒng)武術(shù)的獨特韻味,體會非遺文化中蘊含的力量與柔美。
法治護航,安全筑防線
夏季防溺警鐘鳴,安全守護正當時。團隊創(chuàng)新采用“兒歌+情景模擬”模式,把防溺水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童謠——“我防溺水有高招,大人陪伴第一招”,帶著孩子們拍手傳唱;同時模擬真實水域場景,演示“呼救求助、拋繩施救、不盲目下水”等正確應(yīng)對方法,讓“安全紅線不能碰”的意識,借童謠浸潤童心,憑演練筑牢防線,將“無監(jiān)護不下水”的安全準則,深深植入幼兒日常認知,為成長編織牢固防護網(wǎng)。

在天源星城幼兒園的活動室里,孩子們用彩繩翻出的花樣、剛學會的太極招式,無聲訴說著非遺傳承的新故事。從古老技藝的“歷史縱深”,到童真課堂的“現(xiàn)實鮮活”,再到未來守護的“接力期許”,歲月流轉(zhuǎn)間,非遺文化的溫度始終熾熱。歲月流轉(zhuǎn),時代浪潮奔涌向前,非遺文化的魅力歷久彌新,沅澧非遺韻,童心筑夢行!
(通訊員:徐玉玲,梁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