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發展進程中,鄉村振興問題占據著基礎性地位,它是穩固社稷民生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曾經的“空心村”逐漸熱鬧起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如“歸雁”般選擇回鄉發展。他們帶回了先進的技術、理念和資金,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深度了解科技賦能對鄉村振興的意義,2025年2月1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社會實踐團隊前往黃石市大冶市,深入鄉村開展實地調研,探究科技創新,親身體會鄉村振興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人口流動:鄉村發展的雙刃劍 實踐隊員到達黃石市吳天鋪村村委會后,與該村黨支部書記進行深入交流,探討人口外流成為鄉村空心化隱憂的問題,書記向實踐隊員闡述,鄉村振興需要引導人口流動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一方面,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鄉村吸引力,讓鄉村成為“留得住人”的地方;另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就業,為鄉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同時,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圖為實踐隊員與書記進行深入交談。劉曉然 供圖
科技振興:繪就鄉村發展新畫卷 過去,鄉村的農業生產方式較為落后,主要依靠人力耕種,生產效率低下,農民收入微薄。遇到自然災害時,更是顆粒無收,致使農民生活陷入困境。近年來,家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廣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引進優質品種,發展特色農業。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是實現產業興旺的關鍵。當地政府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農業等特色產業,同時還積極搭建電商平臺,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特色產業。甘唯萌 供圖
故園情懷:留住鄉愁記憶 傳統村落是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鄉愁記憶。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留住鄉村文化根脈。在吳天鋪村民的介紹下,當地政府加大對古村落的保護力度,修繕古建筑、挖掘歷史文化,將古村落打造成鄉村旅游景點,讓游客在游覽中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鄉土文化是鄉村的靈魂,要加強對鄉土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激活鄉村文化活力。在大冶市,當地政府積極扶持青銅非遺項目,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技藝傳授、展示展演等活動,讓非遺文化走進校園,走進社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大冶市當地政府深知鄉村旅游是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橋梁,是留住鄉愁、發展鄉村的重要途徑。為此,依托當地鄉村特色資源,打造了青銅主題公園、民宿等一批特色項目,吸引城市游客前來體驗特色青銅鄉村生活,感受鄉愁記憶,讓鄉愁切實轉化為鄉村發展動力。

圖為大冶市礦山公園。華曦 供圖
本次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實踐隊員經過實地調研,深入分析科技創新對當地農業發展的影響,其中黨組織的帶動和基層村民的配合十分重要。黨組織牽頭成立農業種植合作社,整合資源、優化生產,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同時村民們堅定不移地支持黨組織的工作。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未來需持續發揮黨組織引領、村民主體作用,同時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通訊員 華曦)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情系三農”實踐隊合影。李浩宇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