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產業發展是關鍵一環。為積極響應這一戰略號召,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于2025年1月10日前往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的西沈馬莊村,探索大棚產業如何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
黨建引領,帶領農民共同致富 實踐團隊抵達西沈馬莊村后,與當地村委會展開深入交流,探討當地的大棚產業以及黨支部是如何發揮引領作用,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實踐隊員集體與趙書記進行深入的交流,趙書記表示大約在2020年初,西沈馬莊村成立了全鎮第一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東港區引領農業種植合作社,主要種植大棚油桃及苗木栽培,致力于打造一處集綠色果蔬種植、采摘、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循環生態農業園,為推動土地規模經營、農民抱團發展、大棚轉型升級做出示范,為做活土地文章賦能。當地村委會積極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探索多種發展模式,實踐隊員還了解到,當地村委會牽頭與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訂單式的種植模式,極大解決農產品的滯銷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前往村委會的村民絡繹不絕,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從村民口中得知,當地的村委會幫助村民解決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辦事效率極快,真正做到了為人民做實事。

圖為實踐隊員與趙書記交談。甘唯萌 供圖
從事大棚種植業,保障農民富裕安全繩 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當地的大棚大多是家庭大棚,一家經營一個大棚。實踐隊員在村莊走訪過程中恰好遇到采摘完西紅柿的王女士。王女士表示西紅柿如今的價錢并不是特別好,批發價才1.6一斤,賣貴了就沒人愿意收,幾乎都是賠本出售。家庭式的大棚農民過于分散,在市場競爭中確實處于弱勢。趙書記也表示針對這一問題,黨支部正積極尋找解決辦法。趙書記表示西沈馬莊村積極建立村集體大棚,村支部統一建立管理,雇傭村中的勞動力進行生產,既解決了就業問題,也能夠由村集體統一與采購商協商定價,使得農產品能夠賣一個好價錢。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王女士。李艷 供圖
走進大棚親身實踐,感悟鄉村發展新動力 實踐隊員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走進西沈馬莊村的農業種植合作社。大棚排列整齊,農民熱情洋溢的采摘著西紅柿、西葫蘆。在當地大棚負責人劉女士的介紹下,實踐隊員了解到如今大棚內種植的主要是圣女果、西葫蘆等作物。大棚的勞動者主要雇傭的都是村莊中的老年人,給老年人提供一份可靠的生活保障。劉女士帶領實踐隊員走進圣女果大棚進行細致的餐館。在當地農民的講解下了解了圣女果的種植方法與管理技術,并進行系統的學習。實踐隊員從勞作人員那里了解到農業種植合作社中的大棚由村集體統一進行管理,雇傭村莊中的老年人來這里進行勞作,讓我們這些老年人都有了一份工作,讓我們的生活也都有了保障。實踐隊員仔細觀察當地大棚的種植技術以及圣女果的生長狀況,與大棚中的勞動者一起,幫助清理大棚中的雜草,體驗勞動的樂趣。

圖為實踐隊員學習圣女果種植技術。甘唯萌 供圖
本次實踐活動圓滿結束,通過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們深入分析了西沈馬莊村的大棚種植業對當地發展的積極影響,以及當地黨組織帶頭,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農業種植合作社,這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在走訪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當地居民對農村振興的認同感、支持感和幸福感。同時,該次實踐活動也幫助實踐隊員們拓展視野、豐富知識體系和提高實踐能力,深刻體悟鄉村振興的發展與魅力。新時代下,作為大學生的實踐隊員們筑牢根基,攜手同行,與時代共進退,關注農村經濟發展,探索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與當地大棚負責人的合影。甘唯萌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