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畫筆 “點亮” 泉山溝:“青春向黨,藝心筑夢” 實踐團隊用藝術繪就鄉村新貌
青春畫筆 “點亮” 泉山溝:“青春向黨,藝心筑夢” 實踐團隊用藝術繪就鄉村新貌
在濟寧市鄒城市香城鎮泉山溝村的墻面上,23幅鮮活的墻繪正悄然改變著村莊的模樣。這些作品出自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青春向黨,藝心筑夢”社會實踐團隊之手。作為新時代青年學子,他們始終牢記“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以黨建為引領,用畫筆描繪鄉村振興圖景,更以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每一筆色彩都凝聚著青春的專注與擔當。
跟黨走,讓青春方向錨定鄉土
“黨的二十大為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我們青年學子就該把學識用到田間地頭去。”出發前,“青春向黨,藝心筑夢”社會實踐團隊在皂角樹下召開動員會議,團隊成員望著黨旗,把“跟黨走、干實事”的承諾記在心里。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的實踐載體,團隊始終以黨的號召為行動指南,此次泉山溝村之行,正是響應“推動城鄉融合、賦能鄉村發展”的具體實踐。
抵達村莊后,隊員們第一時間走訪村黨支部,結合當地紅色資源與鄉村實際,確定了“傳統民俗+政策宣傳+青春擔當”的創作主題。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到“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再到“新時代青年跟黨走”的生動場景,每一幅畫的選題都經過反復討論——既要貼合黨的鄉村振興戰略,又要融入村民的真實生活。跟著黨的方向走,我們的畫筆才不會偏離,作品才能真正走進鄉親們心里。
精于行,讓每筆色彩都藏著專注
七月的泉山溝村驕陽似火,墻面被曬得滾燙,團隊成員卻從未停下手中的畫筆。為了還原當地傳統禮儀的細節,隊員們頂著烈日走訪多位老人,蹲在樹蔭下一遍遍修改草圖,直到把“畫面的”顏色“人物的動態”畫得精準傳神。繪制過程中,分工協作的場景隨處可見:有人趴在腳手架上勾勒輪廓,汗水順著額角滴在畫紙上,卻顧不上擦;還有人專門負責細節修補,哪怕是一處毫米級的線條偏差,也要重新調整。村民們看在眼里,“這些孩子太認真了,畫得比照片還真!”這份認真,正是團隊對“精益求精”的踐行,也是新時代青年對“跟黨走”信念最樸素的表達——用扎實行動代替空泛口號。
踐初心,讓青春答卷寫在大地上
7月8日,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上,當紅色綢緞落下,墻繪中“青年跟黨走”的畫面與現場飄揚的黨旗交相輝映。香城鎮黨委副書記感慨:“這些年輕人不僅帶著黨的囑托,更帶著一股子認真勁兒,墻上的畫有溫度、有細節,這才是真正的‘繪’振興。”
如今,泉山溝村的墻繪,不僅是色彩斑斕的畫面,更是一份“認真做事、跟黨走路”的青春答卷。隊員們說,這次實踐讓他們明白:“聽黨話、跟黨走”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體現在每一次走訪的耐心、每一筆勾勒的專注、每一幅作品的溫度里。
夕陽下,墻繪中的“青春向黨”字樣被鍍上金邊,與隊員們胸前的團徽相映成趣。這支隊伍,正用行動證明:新時代青年學子既會堅定地跟著黨走向遠方,也能沉下心把每件事做到極致——因為對黨的忠誠,從來都藏在認真做事的初心裡。
作者:張涵 鐘慧慧 丁沛津 孔瑋浩 來源: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青春足跡探產城,桑梓情懷促融合
- 安徽理工大學數學與大數據學院校級團隊 融城創新實踐團,已報名實踐青春,楊帆宣城活動,作品簡介:7月9日至10日,安徽理工大學數學與
- 07-13
- 調研團于湯卞山村委會展開調研
- 為深入探究智慧農業發展路徑,同時強化社區反詐安全意識,7 月 1 日下午,巢湖學院赴同大鎮及王家壩智慧農業發展調研團立足校域周邊實
-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