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既是沉甸甸的社會責任,亦是時代賦予的深切牽掛。這不僅關乎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與心靈慰藉,更關乎教育公平的踐行守護、家庭溫暖的延續傳遞,以及未來人才培養的根基筑牢與希望播撒。
巢湖學院“我是小小實驗郎”三下鄉實踐團隊聚焦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成長需求,深入宿州市三八街道港利社區,開展了一系列兼具實踐性與針對性的調研服務活動。
調研過程中,志愿者們通過走訪社區居民、發放調查問卷、記錄實際情況等方式,系統收集一手資料,經匯總分析后形成數據報告,為社區精準開展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關愛工作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亦是啟迪童心的重要載體。活動期間,志愿者結合專業所長,精心設計系列趣味科學實驗,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引領孩子們感受科學魅力,激發科學探究興趣。在花朵染色實驗中,志愿者先向孩子們詳細講解實驗步驟與安全規范,待材料準備就緒后,分組指導孩子們動手操作。

在過程中,志愿者耐心解答疑問、協助完成高難度操作,師生攜手攻克難題、探索奧秘,在科學探索中締結了深厚情誼。

隨后開展的生態瓶制作活動中,志愿者按流程分發材料,全程關注孩子們的操作狀態,筑牢安全防線。

操作過程中,孩子們既保持著細致謹慎的態度,又對材料用途充滿好奇,志愿者的專業解答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儲備,更助力其拓展思維視野。

本次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宿州市三八街道港利社區的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送去了知識滋養與溫情陪伴,更以趣味科學實驗為載體,在他們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種子。志愿者們通過扎實調研為社區關愛工作提供了實踐參考,以耐心指導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體悟科學魅力、收獲成長喜悅。這段充滿溫度與意義的實踐之旅,既彰顯了高校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也讓孩子們在陪伴中真切感受到社會關懷的溫暖,更讓“科學筑夢、童心向陽”的理念在彼此心中生根發芽,為孩子們的童年畫卷添上了一抹明亮而雋永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