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非遺傳承人:探尋會溪坪傳說,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通訊員 劉婉瑩)7月9日下午,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湘西州古丈縣古陽鎮會溪村,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會溪坪傳說傳承人董清周展開深度對話交流。這場交流不僅為實踐隊員揭開了湘西土司文化的神秘面紗,更為高校力量如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方向。
深耕湘西土司文化研究與傳承多年的董清周老人,對會溪坪傳說有著深刻的理解與獨特的感悟。交流中,他系統梳理了湘西土司文化的發展脈絡,從土司制度的興衰更迭到地域文化的融合演進,生動還原了一段鮮活的歷史圖景。同時,他深入淺出地解讀會溪坪傳說的文化內涵,指出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既是當地民眾生產生活智慧的積淀,更是土家族歷史記憶與精神特質的重要載體,承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基。
談及非遺傳承之路,董老感觸頗深。自幼在會溪坪傳說的浸潤中成長,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傳承一線。據其介紹,會溪坪傳說于2023年成功入選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近年來,在國家文化強國戰略及地方政府文化振興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會溪坪傳說的保護傳承迎來新機遇,當地通過網絡媒體推廣、文藝演出呈現、校園企業宣講等多元形式,持續擴大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播半徑。
但董老也坦言,傳承工作仍面臨現實挑戰:傳承方式尚未成體系成規模,社會認知度與關注度有限,使得傳承隊伍難以壯大。他特別寄語在場大學生,期待青年群體發揮專業優勢,用創新表達讓土司文化“活起來”,吸引更多人加入非遺保護行列。
指導老師何睿指出:非遺保護與傳承是新時代賦予青年學子的文化使命。通過本次田野調查,同學們不僅系統梳理了土家族的歷史文脈,更深刻體悟到土司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一體”的獨特價值。這既是一次文化尋根之旅,更是一堂生動的文化自信教育課。希望同學們以此為契機,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讓古老文明煥發時代光彩。
圖為董清周老人與實踐隊員親切交流
圖為實踐團與非遺傳承人董清周合影留念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在凝聚鄉村共識、激活發展動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會溪坪傳說作為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的文化瑰寶,其傳承與創新發展不僅維系著地域文脈的賡續,更關乎鄉村文化的繁榮新生。“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隊員們表示,將以此次對話為起點,深入挖掘會溪坪傳說的時代價值,通過實踐調研、新媒體傳播等方式,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活力,在傳承中反思現有模式的局限,探尋連接傳統與現代的路徑,在創新中展望未來,鑄就更加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為鄉村文化振興貢獻高校智慧與力量。
作者:劉婉瑩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