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茉莉芳華,傳承非遺薪火,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赴福州 “尋跡茉韻芳華,賡續中華文脈”實踐隊于6月28日-7月2日赴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福州,探尋茉莉花茶的歷史與工藝,學習九窨技法的奧秘,深刻感悟茉莉花的千年芳香,為中華文脈的傳承與發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探民俗文化:陳靖姑信俗中的茉莉歷史脈絡
實踐隊踏入陳靖姑故居,以“非遺民俗與兩岸認同“為切入點,展開調研。陳靖姑作為福建、臺灣兩岸地區廣為流傳的歷史名人,其相關民俗活動如社境巡游、醮儀祭祀等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請花”等民間習俗演變為兼具文化紀念與社會公益性質的民俗活動,近年來更發展為兩岸聯合舉辦的非遺交流項目。
隊員們參觀故居內的陳靖姑生平展陳,重點了解其“斬蛇救民”傳說中蘊含的古代民間智慧與社會治理理念。由此衍生的民俗活動,展現了閩地民間文化的生活場景。了解到在陳靖姑信俗里,茉莉花作為承載美好祈愿的符號,在民俗儀式中綻放清雅。當信俗故事里的濟世精神,遇上茉莉花芳香寓意,二者共同訴說著福州的人文故事。
尋制茶非遺:九窨技法里的茉莉茶香密碼
實踐隊探訪金鳳洋.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工作室、福建省福州茶廠,深入挖掘和傳承茉莉花茶特色茶文化。實踐隊觀看非遺工藝傳承人“倪昌謀”進行醒花養護的特殊技藝,喚起茉莉香氣,隊員得以近距離學習福州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藝的靈魂所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九窨”窨制工藝。繁復精細的古法工序,凝聚著世代匠人的智慧結晶,是“凝古藝”最生動的詮釋,也是對于非遺文化的發揚和傳承。
福建省福州茶廠的專業人員帶領實踐隊開啟品茶探秘,于中莉茶葉質量審評中心,以專業視角感受不同品級的茉莉花茶在香氣、滋味、茶湯等五要素上的精妙差異,細辨其中蘊含的“九窨”精粹與歲月沉香,感受茉莉花與茶坯在一次次相遇中深度融合。同企業工作人員交流時,深入感悟制茶的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
明茉莉美學:市場里的茉莉文創新表達
實踐隊深入實地探索中華傳統文化美學,致力于將傳統藝術之美融入現代茉莉花文創IP。實踐隊前往福州市美術館,穿梭于展廳內品鑒大師作品,俞晨圣老師以圍繞“茉莉”展開書法寫作體驗,筆觸間盡顯茉莉清雅。
隊員們基于已有對茉莉花自然美、文化美的了解和調查,實踐隊專程探訪了閩江之心、三坊七巷周邊匯聚創意靈感的文創店鋪,進行一場考察學習,意在將其轉化為具有市場吸引力與情感共鳴的IP形象。通過近距離觀察、觸摸、感受,隊員們了解到IP形象以多元化的文創載體“活”起來。玩偶是IP性格與故事最直接的視覺化表達;精美的飾品、茉莉花香味的香皂、精油,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美學內涵。這些內容為實踐隊后續創作既體現福州茉莉花茶獨特韻味,又具備市場活力和情感黏性的IP形象,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踐參考和靈感啟迪。
傳茉莉文化:宣傳活動里的思想觸碰
實踐隊深入金雞山公園,重點探訪了富有茉莉花文化特色的茉莉花廳和主題館。隊員們在公園里圍繞是否使用過“茉莉花茶相關產品和對其文創產品的表現形式有何期待”等問題,向不同年齡段的游客“面對面”訪談。來自群眾的多元聲音和真實反饋,為后續茉莉花IP形象的構思與設計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靈感和素材。
隊員們向游客、路人分發了精心制作的茉莉花茶文化宣傳手冊,將實地采訪同主動宣發相結合,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以青春力量助力茉莉花茶文化的傳播推廣,為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注入了新活力,讓茉莉花茶文化在互動中煥發生機。
此次實踐調研,循著茉莉花與中華文化的脈絡,實踐隊在陳靖姑信俗里探尋人文故事,于花茶九窨技藝中觸摸非遺溫度,從文創產品的多元表達里感知中華文化煥新,更通過實地宣傳讓茉莉花和中華文化與時代對話。隊員們將以青年視角丈量文化傳承的維度,串聯起民俗文化、非遺技藝與現代生活的紐帶,讓茉莉文脈在時代發展中持續生長,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