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學院的光影碎片
站在教室走廊眺望,圖書館尖頂刺破云層,紫藤花廊纏繞著細碎光斑,這是我與泰州學院共度的第二個夏天。大二尾聲的蟬鳴里,記憶的碎片如書頁般簌簌翻動。
初遇泰州學院是在九月。拖著行李箱穿過古色古香的校門,梧桐葉在肩頭落下第一片書簽。文學院的教室藏在老樓轉角,推開斑駁木門,油墨香混著粉筆灰撲面而來。古代文學課上,教授用吳儂軟語吟誦《楚辭》,聲調婉轉處,仿佛能聽見兩千年前汨羅江的浪;現當代文學課堂里,我們為《邊城》翠翠的命運爭論不休,窗外的銀杏葉沙沙作響,像是替書中人輕輕嘆息。
大二的日子被文字與實踐填滿。清晨五點,我抱著筆記本溜進空蕩的自習室,晨光透過玻璃斜斜切在《中國文學史》的書頁上,在杜甫的沉郁頓挫與蘇軾的豁達豪放間,我觸摸到漢語言的溫度。我常在暮色里踩著單車穿梭校舌劍,這些細碎的日園,記錄辯論賽的唇槍常,拼湊成青春最鮮活的模樣。
即將步入大三,我望著鳳城河波光粼粼。曾抱怨過早八課的困倦、論文寫作的焦灼,此刻都化作掌心的溫熱。泰州學院贈予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與文字對話的勇氣,是在紫藤花廊下與同窗暢談文學的赤誠,是教學樓臺階上灑落的無數個奮斗的清晨與黃昏。
風掠過衣襟,翻動手邊的《唐宋詞選》。我知道,在這座校園里,還有更多故事等待續寫,而我與泰州學院的篇章,才剛剛翻到新的一頁。
作者:劉燾鳴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勞動的真諦
- 勞動是青春最壯美的詩行。作為新時代青年,勞動精神不能只停留在書本和課堂之上,更需要深刻領悟勞動真諦,\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與傳承
-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