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第十屆中醫藥文化節盛大開幕:傳承岐黃薪火,弘揚國粹文化
5月16日,安徽中醫藥大學第十屆中醫藥文化節在少荃湖校區拉開帷幕。本屆文化節以“皖韻岐黃傳薪火,江淮本草濟蒼生”為主題,由校團委、藥學院和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共同主辦,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實踐等形式,邀請中小學生進校體驗,讓中醫藥文化在青年學子和青少年群體中煥發新生機。校黨委副書記周新發出席開幕式并宣布文化節正式開幕,活動共吸引校內外千余名師生參與。

全體工作人員合照(聶欣悅攝)

校黨委副書記周新發出席開幕式并宣布文化節正式開幕(聶欣悅攝)
百草飄香浸校園,多維聯動打造文化盛宴文化節當天,活動現場設置了豐富多樣的互動體驗區,涵蓋中藥炮制、雪花膏痱子粉制作、中藥飾品DIY、漆扇制作、植物拓染等20余項實踐項目。在炮制區,師生親手體驗中藥炮制工藝,現場展示麩炒山楂、王不留行等中藥飲片的傳統炮制工藝,學生們通過觀察火候掌控、輔料配伍,深刻體會“制雖繁、不惜工”的匠心;在 “妙手生藥”“粉面玉妝”區,學生們利用現代技術改良傳統配方,制作出兼具實用性與藥用價值的雪花膏和痱子粉,實現了古典智慧與現代科技的跨界融合。

雪花膏痱子粉制作(聶欣悅攝)

中藥飾品DIY(聶欣悅攝)

藥學院黨委書記胡卿等人參觀擺臺(聶欣悅攝)
中醫藥與非遺文化的結合是本屆文化節的亮點之一。師生以中藥材為染料,在扇面上繪制出古法漆扇,將傳統技藝與中醫藥元素巧妙融合;“植物拓染”區則通過敲擊植物葉片,將草藥紋理永久定格于布匹之上,展現自然與人文的對話。此外,干花書簽、香薰蠟片制作等活動同步開展,讓參與者在實踐中領悟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價值。

植物拓染現場(聶欣悅攝)

手工DIY制作現場(聶欣悅攝)
中醫藥文化從娃娃抓起,兩百余名小學生沉浸式 “探寶”為推動中醫藥文化普及,本屆文化節特別邀請合肥市七里塘小學、興華苑小學(相山路校區)240余名小學生參與體驗。小學生在大學生志愿者的帶領和講解下開啟了“中醫藥探秘之旅”,孩子們參觀藥用植物園、中藥資源中心,親手參與中藥香囊制作等活動,不僅讓他們對中醫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神奇魅力。
xss

小學生合影(聶欣悅攝)

中藥性狀識別館的講解人員為孩子們講解藥物分布(聶欣悅攝)
孩子們親手研磨藥材、調配雪花膏和痱子粉,感受中醫藥的實用價值;于“草木拓染”區,他們以錘為筆、以布為紙,將植物紋理定格成畫。興華苑小學(相山路校區)一名三年級學生興奮地說:“原來中藥不僅能治病,還能變成漂亮的飾品和好玩的手工!”七里塘小學帶隊教師表示:“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中醫藥的種子。”

小學生們體驗標本制作(聶欣悅攝)

小學生們體驗扎染拓印(聶欣悅攝)

科考隊成員為學生們講解中藥知識(聶欣悅攝)
以文化節為支點,撬動中醫藥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安徽中醫藥大學品牌文化活動,中醫藥文化節已連續舉辦十屆,累計參與人數超萬人次。本屆文化節通過“高校+小學”聯動、“非遺+中藥”融合的創新模式,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文化實踐平臺,更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中醫藥文化走出課本、走進生活,成為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

展示標本(聶欣悅攝)

手工皂制作(聶欣悅攝)

標本展示(聶欣悅攝)
傳承中醫藥文化,既要守護根脈,更要創新表達。同學們將以文化節為契機,在實踐中感悟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在創新中書寫新時代的岐黃篇章。本屆文化節將持續至6月底,后續還將開展中醫藥典籍閱讀、中醫藥文化創新展、中醫藥科普進社區等活動,進一步擴大文化影響力。(聶欣悅/圖文 胡卿/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