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紅色之血脈,護華夏之盛世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長江黃河如此奔騰,文明圣火千古不絕。彈指間,斗轉星移;一剎那,輕身百年……
翻開歷史的扉頁,越過歷史的長河,便看到獨屬于中華文明的畫卷。文脈綿延,熠熠重光;承古拓今,生生不息。從"一片甲骨驚天下"的殷墟遺址,到"中華文明五千年實證"的良渚遺址;從"絲路明珠"的敦煌莫高窟,到"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博物館……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人民的智慧熠熠閃光。
如今盛世是多少先輩用自己的生命所爭取的。遙想當年,北洋軍閥混戰,百姓民不聊生,可所謂上有歌舞升平,下有草芥悲鳴。眾生喧嘩,混沌亂世,不站起來反抗,怎能讓中華民族覺醒?此情此景,魯迅先生奮筆疾書,于是便有了這樣一句話:"我翻開歷史一查這里是沒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在那個封建愚昧的社會下,魯迅先生,用他犀利的語言打攪了多少人的睡夢,扯開了多少人的眼睛。魯迅先生啊,看上去多么冷漠,心里卻是一團熾熱,迎著凜冽的寒風,扛著新文化的旗幟,往風雪深處走去,喚醒了多少青年。正是因為當時社會上有千千萬萬個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才能夠實現陳獨秀先生說的"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的美好心愿。因此,我們更應該遵守先生們留給我們的箴言:"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有一份熱,發一份光"。
而如今,仍然有像先輩們一樣的人,在守護著中國,守護著人民。"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陳祥榕戰士在18歲入伍時寫下的戰斗口號,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面對敵人時毫不畏懼,英勇戰斗。在最后,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群山聳立的加勒萬河谷。"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這是感動中國對黃文秀的評價。黃文秀放棄高薪工作,主動要求擔任百泥村第一書記。她在職期間,103戶貧困戶成功脫貧了88戶。最終,她卻因為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因公殉職。這難道不是如今的英雄?這難道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嗎?這就是中華民族偉大文明孕育出來的無私奉獻的、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續紅色血脈,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奮斗中夢想成真!
作者:劉妙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